95后专送骑手刘壮的故事。他阳光帅气,虽工作普通却荣誉众多。文中介绍了他捐献骨髓诠释大爱的善举,讲述了他如何从偶然献血到最终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患儿;还提及他作为“斜杠青年”对生活的热爱,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同时阐述了他在送单工作中充满爱心与专业素质,收获顾客好评与打赏,获得了众多荣誉,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群体中普通的一员。
在生活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叫刘壮,长得十分帅气,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1995年出生的他,浑身散发着阳光健康的气息。
刘壮是一名专送骑手,多年来,他的好评率近乎100%。这份工作看似普通,但他所取得的荣誉却格外耀眼。年纪轻轻的他,已经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殊荣。
面对这些荣誉,刘壮谦虚地表示:“我觉得我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就是一个平凡的骑手,没什么特别的。特别感谢企业平台和社会各界对我的眷顾。”即便站在聚光灯下,他依然觉得自己很普通,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平常的事。
他身边的同事都夸他是个善良朴实的小伙子。实际上,虽然刘壮是无心插柳,但那些不经意间流转的善念,早已悄然转动了他命运的齿轮。
捐献骨髓诠释大爱
刘壮从小在河北涿州农村长大,身体健壮,头脑也很聪明。高中毕业后,受有军人情结的父亲影响,他毅然入伍参军,成为了一名通信兵。在部队里,他努力学习,考入了士官学校,于2015年12月光荣退伍。
部队的生活给了他很好的教育,让他养成了良好的三观。退伍后的那段时间,他也曾感到迷茫。他做过公司打字员,还在涿州影视城当过剧务。无论在哪里工作,他都能把本职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也结识了不少朋友。他还曾尝试在网上做直播聊天,但母亲看到他整天昼夜颠倒守着电脑,一直勤恳朴实的父母以为他沉迷网络,觉得这不是正经营生,便不让他继续干了。刘壮感慨地说:“我的家庭很传统,虽然那时每天赚得比现在多,但父母宁可不让我赚这个钱。可能这也是我没有走上任何歧途的根本原因。”
2020年9月,经朋友介绍,刘壮来到北京美团做骑手。在北京西客站,他背着行李看到一辆献血车,心中涌起一股想要帮助别人的念头,便走上了献血车。他没想到,这一次偶然的举动,竟种下了善果。
同年底,他开始定期走进路边的献血车进行无偿献血。截至目前,他已经累计无偿献血10次。按照规定,两次献血必须间隔半年以上,他便把献血日期记录在手机的日程表里,以便半年后能自动提醒自己进行下一次献血。刘壮回忆道:“大概是第7次献血的时候,工作人员问我要不要留个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2021年8月,刘壮接到北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个11岁患血液病的孩子匹配上了,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救助。“一开始我以为是诈骗电话,后来经过工作人员详细解释,我才知道这可以救活一个人的命。”刘壮毫不犹豫地在电话里答应了。
捐献骨髓需要住院一段时间,为此,刘壮暂时辞掉了工作。站点的人以为他家里有事,因为他平时工作表现出色,站点还表示等他处理好家里的事就请他回来。
那段时间,刘壮没有声张自己去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只是默默地为骨髓捐献手术做准备。他预留出一个月的时间,随时等候医院的安排。手术从早上七点半一直持续到中午。在这一个月里,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远离烟酒,保持健康的作息。他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为了别人的生命,我必须得自律。”
当得知自己检查期间所有费用都是由患儿家庭承担后,刘壮觉得治病花销大,自己不能再给人家添负担。于是,在捐献不足六个小时后,他留下了自己给患儿买的玩具汽车,便悄然离开了。等相关机构拿着慰问金和慰问品急匆匆来找他感谢时,发现刘壮已经把病床整理得干干净净,被子叠得如同军营里的豆腐块……
对生活的热爱成为斜杠青年
繁忙的工作并没有阻挡刘壮对生活的热爱。在业余时间,他化身为“斜杠青年”。他在骑手社区发布了数十篇文章,内容从送餐技巧分享到文明行车引导。他用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收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
工作之余,刘壮发现北京朝阳区将台地区的街头出现了很多橘红色标识的“将小爱”暖心驿站。骑手们都在讨论,在“将小爱”驿站里可以充电、喝水、热饭。充满好奇的他走进了一间“将小爱”暖心驿站,在志愿者的介绍下,他了解到“将小爱”旨在服务包含外卖小哥在内的新就业群体。参与过几次活动后,他深深觉得“小爱汇大爱”的理念与自己不谋而合,便果断加入了将台地区工会,并正式成为一名“将小爱”志愿者,经常随服务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刘壮常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积极号召更多的骑手加入“将小爱”,让这个创新党建品牌吸纳更多的新就业群体。刘壮和他的骑手兄弟们,从最初的受益者,变成了如今的参与者,让“人人公益,随时慈善”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作为“将小爱”志愿服务队的“明星”成员,刘壮当之无愧地被授予“将小爱形象大使”的光荣称号。2023年,刘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动了善念获得善果
刘壮每天的工作十分忙碌,从上午10点半出门跑单,到下午3点左右吃饭,下午休息一会儿后,又要开始迎接晚高峰的订单,一直忙到晚高峰结束。他说自己平均每天配送40单到50单,订单多的时候一天能送70单到80单,但他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看似简单的外卖骑手工作,想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比如规划一天的送餐时段、熟悉路线并记住每个小区具体楼栋的分布等细节,都需要骑手不断动脑筋。刘壮明白,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如果自己送单少,站点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就会增大。于是,他开动脑筋,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送餐效率。
2021年年底,刘壮接到系统派的一单物美订单。由于那段时间物美订单量极大,导致超时了仍然捡不出商品,站点站长只好联系顾客取消了订单。顾客回复说,这是给自己奶奶买的生活物资,奶奶所在的小区只进不出,自己进去后就出不来、没法上班,所以只能通过外卖的方式给奶奶送东西。
刘壮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主动与顾客取得联系,连续给顾客奶奶送了好几次物资。每次顾客都会多给几十块的跑腿费以表示感谢,刘壮明确表示拒绝“跑腿费”,但顾客仍然坚持要给。于是,他就把这些钱用来给顾客奶奶买好吃的,和物资一起送给奶奶。
这只是刘壮在送单过程中的一件小事。因为充满爱心与优秀的专业素质,他经常会受到顾客的额外“打赏”。
刘壮是名副其实的“明星”骑手,送单好评率近100%,收到顾客打赏达100多次。美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获得客户打赏代表客户对骑手服务的认可,展现了骑手的价值,对骑手是一种重要激励。刘壮说:“不管打赏多少,这都是顾客对我的肯定,激励我为下一个订单更好地提供服务。”
刘壮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传递着温暖与爱心。也正是因为他的爱心与专业,他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24年,他获得了北京榜样的称号,与奥运冠军、青年学者等一起荣获这一殊荣。刘壮清醒地说:“这个荣誉不是给我的,而是给我们这个网约配送员群体的。我只是他们其中普通的一员。我还年轻,后面还有很多路要走,我希望我的路越走越宽广。”
95后专送骑手刘壮的故事,他在工作中保持着近100%的好评率,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他不仅通过捐献骨髓救助患儿诠释了大爱,还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成为“斜杠青年”。在送单工作中,他充满爱心与专业,常受顾客打赏。刘壮始终保持谦虚,认为自己只是群体中普通的一员,展现了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传递温暖与爱心,收获荣誉与成长的励志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