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展开,介绍了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结核病mRNA疫苗启动临床试验这一重要事件,包括首位受试者情况、结核病现状、卡介苗局限以及新型疫苗的优势和研究进展等内容。
3月24日,正值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医学科研领域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当天,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结核病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正式启动临床试验。在北京胸科医院的临床试验病房里,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成为了首位勇敢的受试者,率先接种了这款备受瞩目的疫苗。
从目前的医疗数据来看,肺结核在我国的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它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根据国家疾控局公布的数据,在今年1月份,全国报告肺结核发病数高达49311人,死亡数为209人。如此庞大的发病数据和死亡人数,凸显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直以来,疫苗接种都被视为提高宿主抗结核免疫力最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回顾医学发展历程,诸多疾病如天花、麻疹、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都在疫苗的助力下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有些疾病已经销声匿迹。然而,在结核病防治领域,目前世界上唯一获批的结核病疫苗——卡介苗(BCG),虽然在预防婴幼儿重症结核病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保护青少年和成年人这一结核病主要传播群体上却显得力不从心。据统计,全球约四分之一人口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新增超千万结核病患者,百万余人因结核病离世。研发针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有效结核病疫苗,已然成为全球科研工作者亟待攻克的难题。
为了突破卡介苗的局限,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众多新型结核病候选疫苗的研发工作。疫苗研究者、北京胸科医院科技处处长、细菌免疫室主任逄宇介绍道,这些研发工作涵盖了病毒载体疫苗、重组卡介苗和新型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尽管部分候选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至今仍未出现能完全替代卡介苗的有效疫苗。近年来,mRNA疫苗凭借安全性高、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强等显著优势,成为了疫苗研发领域的新星,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员的目光。
在北京胸科医院媒体沟通会上,逄宇进一步透露,动物实验显示,这款新型疫苗的保护效力较传统卡介苗、国外结核病疫苗提高20倍以上。该疫苗已正式开启临床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首批将纳入36名受试者接种疫苗。
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作为符合条件的人选,主动成为第一个接受该疫苗的受试者。他还介绍称,预计今年9月份,将向国家药监局提交这款疫苗的注册申请。这意味着,这款新型结核病mRNA疫苗距离正式投入使用又迈进了一大步。
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当天,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结核病mRNA疫苗启动临床试验,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率先接种。文章介绍了结核病在我国的严峻现状,指出卡介苗在保护主要传播群体上的不足,强调研发新型有效疫苗的紧迫性。还提及全球新型结核病候选疫苗的研发情况以及mRNA疫苗的优势,最后说明新型疫苗的保护效力和研究进展,预计今年9月提交注册申请。这一新型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为结核病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