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深度协作,在黄河战略中奏响强音 鲁豫创新合作,共绘黄河流域发展新蓝图

本文聚焦鲁豫两省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合作情况,详细介绍了两省在制度机制、交通物流、产业领域等方面的创新合作成果,展现了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指出未来仍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鲁豫深度协作,在黄河战略中奏响强音 鲁豫创新合作,共绘黄河流域发展新蓝图

近期,鲁豫两省的合作消息纷至沓来。在3月22日至23日期间,河南省与山东省就协同推进相关工作展开了深入对接。双方一致表示,要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上齐心协力,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交通的互联互通,促进文旅的融合发展,共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自2021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黄河流域的一体化保护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携手推进这一国家战略的落实,成为鲁豫两省义不容辞的发展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两省的协作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2024年的数据显示,山东的GDP达到了9.86万亿元,河南的GDP为6.36万亿元,两省GDP总量超过16万亿,大约占据了黄河九省区GDP总量(33.67万亿)的“半壁江山”。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进程中,鲁豫两省无疑扮演着“数一数二”的领唱角色。而这一突出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鲁豫两省以“创新”为引领,携手共进的不懈努力。

第一,合作制度机制创新。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两个至关重要的主题词。生态保护作为鲁豫两省共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成为了两省合作的切入点。

3月25日《河南日报》报道,3月24日,濮阳县环境监测站化验员张兆锁手持水质现场监测记录表,仔细记录着来自黄河刘庄国控断面的水样数值。他表示:“2021年至今,黄河干流出豫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保障黄河安澜,豫鲁之间有着坚定的约定,而如今良好的水质正是豫鲁合作的卓越成果。

鲁豫深度协作,在黄河战略中奏响强音 鲁豫创新合作,共绘黄河流域发展新蓝图

早在2021年,山东省与河南省就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黄河流域的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明确规定“水质下降一级,河南给山东6000万;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并以黄河干流刘庄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为依据,由国家提供数据。这一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上下游同心协力保护黄河生态的全新格局,为流域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优秀样板。2022年7月,由于两年间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山东作为受益方,兑现了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第二,交通、物流合作不断出新。2023年,河南省、山东省政府在郑州市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 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协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省份和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全国铁路枢纽的引领作用,共同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

鲁豫深度协作,在黄河战略中奏响强音 鲁豫创新合作,共绘黄河流域发展新蓝图

在两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看到一列列列车整装待发,比如从青岛北站发往郑州东站的G4826次列车。近年来,济郑高铁、日兰高铁先后开通。2023年12月,济郑高铁全线开通,其山东段线路全长17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通车后,济南至郑州列车最快运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2024年7月,随着G4007次复兴号列车从菏泽东站驶出,朝着郑州东站飞驰而去,标志着日兰高铁庄寨至兰考南段建成通车,日兰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2025年1月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国铁济南局精心布局,首次实现了青岛至桂林、济南至包头、烟台至宜宾动车直联,山东至西南、西北、川渝、江浙沪、东北、中原等地区的运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新图开行的青岛北至郑州东G2097、G2098/9次跨省环线列车,沿线经由两省13个地级市,覆盖人口达9800万人,辐射A级以上景区870个,这是山东开行的首个跨省环线高铁列车,标志着鲁豫两省步入了高铁“环”时代。

除了铁路交通的发展,两省的物流联系也十分密切。山东成为了河南重要的出海口。2024年5月21日,豫鲁“郑日韩”铁海快线班列启程,装载着铝箔制品、钢制家具等1000余吨货物前往山东黄岛港,再经海运最终运至日本、韩国等国家。2024年,该班列累计发运702标箱,为河南外贸企业出口日韩提供了稳定的运输选项。同时,郑州、新乡等地与山东港口携手,布局内陆港,开通了“郑州—青岛”“新乡—青岛”等众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数据显示,2024年,豫鲁“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运量超7万标箱,新能源车、汽车零部件、化工品等诸多“河南制造”跨山出海,驶向更广阔的市场。

第三,产业领域合作不断拓展新空间。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鲁豫两省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日前,河南省赴山东省学习考察,在两天的时间里,考察团成员一路向东,深入考察了山东重工、浪潮、海尔等企业。通过这次考察,鲁豫两省的产业协作实现了深度链接,双方真正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

鲁豫深度协作,在黄河战略中奏响强音 鲁豫创新合作,共绘黄河流域发展新蓝图

在产业合作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浪潮基于浪潮海岳工业软件,为位于郑州的中铁装备量身定制了智能化工厂方案,在提升生产效率、绿色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山东重工的一辆“黄河”车,链起了65家“河南造”,作为上下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恒久制动、许昌远东传动轴、凤宝重工等河南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黄河”重卡的诞生提供了有力支撑。海尔集团在河南建设了占地1000多亩的海尔郑州创新产业园。莘县与范县、濮阳县依托各自化工园区,按照“一区多园”模式,打造了鲁豫省际高端化工产业合作区,实现了产业链原料互供、资源共享、产业共促的良好局面。

鲁豫携手创新合作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也为两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例如,省际黄河治理模式已经被运用到省内河流治理中。在淄博沂源,沂河韩旺出境断面枯水期每月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以上,根据《沂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下游的临沂沂水县需每月补偿100万元,专项用于生态治理。

然而,鲁豫两省的创新合作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从产业角度来看,山东始于2018年的新旧动能转换,让山东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河南近些年也涌现出了胖东来、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这 “三头象”,其中胖东来以人为本的商业文化格外引人注目,国内十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如永辉、步步高、物美等都在学习其先进做法。鲁豫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充分汲取对方的优秀管理经验。

从交通发展来看,从“轨道上的山东”“轨道上的河南”到走向“轨道上的鲁豫”,鲁豫两省的合作除了青岛北至郑州东G2097、G2098/9次跨省环线列车,郑州之间的“高铁环”也同样值得期待。此外,交通的互联互通也为两省的文旅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本文详细阐述了鲁豫两省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合作情况,包括制度机制、交通物流、产业领域等方面的创新合作成果,以及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两省合作仍有很大潜力,未来可在产业经验交流、交通建设和文旅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总之,鲁豫携手创新合作前景广阔,将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248.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