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湖北嘉鱼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创新裂变、要素重构、治理变革、格局重塑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嘉鱼在传统产业转型、生产要素配置、营商环境优化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果,展现其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新质活力。
荆楚大地,春潮涌动;南嘉热土,气象焕新。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湖北嘉鱼以“新春第一会”为激昂号角,以“新”为破题之钥,向“质”奋勇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奏响了一曲蓬勃的春之乐章。从智能制造园区那林立的塔吊,仿佛能看到未来工业的崛起;到长江岸线万吨级码头的繁忙吞吐,见证着物流的繁荣;从绿色食品产业园飘散出的现代“烟火气”,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再到低空经济蓄势待发的美好未来图景,嘉鱼正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创新裂变:传统产业的涅槃新生
当我们走进嘉鱼经济开发区的武汉新港潘湾产业园,会看到一幅令人振奋的景象。在中泽环保涂料生产线上,新型高固含树脂材料正源源不断地生产下线。这个投资高达3.5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仅仅用了180天,创造了传统化工企业绿色转型的“嘉鱼速度”。而在距离此地十公里外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嘉创芯片封装测试车间里,纳米级精密设备正以每秒300次的超高频率稳定运转,为华中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注入了全新的强劲动能。
这样生动的场景,背后折射出的是嘉鱼产业变革的深层逻辑。面对“双碳”目标带来的绿色发展机遇以及数字革命的时代浪潮,这个曾经以农业为主的大县,以壮士断腕的非凡勇气推进传统产业的“智改数转”。比如金盛兰冶金投资20亿元建设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使得吨钢碳排放大幅下降30%;簰洲湾食品加工企业引入AI质检系统,产品合格率显著提升至99.97%。在2024年一季度,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成功突破15%。
嘉鱼县委书记王永在调研时着重强调:“我们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让老树发新芽。”通过构建“413”现代化产业体系,嘉鱼将低碳冶金、绿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投资50亿元的贝特瑞新能源装备基地项目,就是这种融合的生动典范。它既承接了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的溢出效应,又激活了本地船舶制造的传统产能。
要素重构:发展动能的系统升级
春分时节,嘉鱼经济开发区仿佛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舞台,上演着“三重时空”的精彩交响。智能制造产业园里7个在建项目日夜不停地赶工建设,潘湾产业园有6个新签约企业正在同步进行装修,绿色食品产业园的数字化中央厨房中飘出阵阵预制菜的香气。这种“三园并进”的壮观场景,源于嘉鱼对生产要素进行的创造性重组。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该县创新推行“标准地 + 承诺制”改革,将项目开工前的审批时限大幅压缩至15个工作日。嘉腾生物基新材料项目负责人感慨地说:“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58天,连地勘测绘都享受了‘多测合一’服务。”在资金要素配置上,嘉鱼设立了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投贷联动”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近百亿元。而在人才战略方面,更是展现出了十足的魄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嘉鱼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的创新举措。依托48公里的长江黄金岸线,嘉鱼积极探索“生态银行”机制,将沿江生态修复形成的碳汇资源进行打包交易,然后用交易所得反哺产业升级。2024年的首笔2000吨林业碳汇交易,直接转化为智能制造产业园屋顶光伏项目的建设资金。这种“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价值循环,让“诗经水乡”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治理变革:营商环境的生态再造
“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拿到施工许可证。”浔味堂食品二期项目负责人对“嘉鱼速度”赞不绝口。这得益于该县首创的“验收即备案”改革,将竣工验收环节从12个压缩至5个,审批时限缩短了60%。这样的制度创新,在嘉鱼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营商环境优化的深层突破,体现在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上。该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的“办不成事”窗口,在2024年已经成功解决企业疑难问题127件;“小乔帮您办”三级服务体系覆盖了所有镇村,6980件代办业务实现了“零跑腿”;33名县领导包保重点项目,通过“一企一策”的方式解决用地、用工等难题300余个。更引人注目的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通过府院联动机制盘活低效用地1500亩,让那些“沉睡资产”变成了“活资本”。
这种变革带来的是嘉鱼发展生态的根本性质变。2024年一季度,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8%,民间投资占比提升至65%,营商环境考核跃居全省前列。正如湖北中泽集团负责人在投产仪式上所说:“选择嘉鱼,不仅是看中区位优势,更是被这里的营商生态所深深吸引。”
格局重塑:区域协同的深度演进
嘉鱼地处武汉都市圈的地理中心,正以独特的“支点战略”有力地撬动着区域协同发展。潘湾工业园10万吨级码头,每天有300个集装箱通过“江海联运”的方式直达上海洋山港;投资30亿元的智慧物流园,将咸宁特色农产品的配送半径成功缩短至华中地区“12小时达”。这种“物理对接”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化学融合”。
在产业协同方面,嘉鱼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共建“飞地园区”,成功吸引12家光电子企业设立生产基地;与江夏区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带,产品直接供应东风、岚图等整车企业。在数据要素流动方面更是展现出创新活力,依托武汉超算中心建立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已经归集产业链数据2.3亿条,能够为企业精准匹配订单、技术、人才等资源。
这种区域协同正在逐步重构嘉鱼的发展空间。通过“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嘉鱼”的协作模式,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在三年时间里增长了3倍多;依托“武汉后花园”的生态优势,大健康产业年接待康养人群超过50万人次。嘉鱼的实践充分证明,县域经济并非都市圈的“配角”,而是可以通过特色发展成为协同生态中的重要节点。
春潮澎湃,正是扬帆奋进的好时机。当长江经济带的浩荡东风吹拂着南嘉大地,嘉鱼以“新质”为有力船楫,正在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从传统产业的精彩蝶变到创新要素的积极集聚,从治理体系的大胆革新到区域协同的重大突破,这座千年古邑的转型之路,不仅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范式,更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实践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面向未来,嘉鱼人深知:唯有持续向“新”奋勇前行,方能抵达“质”的高地。
本文详细阐述了湖北嘉鱼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通过创新裂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实现新旧产业融合;进行要素重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开展治理变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格局重塑,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嘉鱼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县域提供了借鉴,彰显了基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活力与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