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以先旧后新的方式配售8亿股、净筹425亿港元这一事件展开,分析了先旧后新配售的原因、此次交易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小米是否缺资金以及融资背后的业务发展需求和股价表现等内容。
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及电动汽车领域的知名生产商小米集团(01810.HK)对外宣布了一项重要的融资举措。该集团将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采用先旧后新的方式配售8亿股。在扣减相关手续费之后,预计能够净筹集425亿港元的资金。这些资金将被用于加速业务的扩张、加大研发方面的投资以及满足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配售价为每股53.25港元,相较于其最后交易日在联交所所报收的市价57.00港元,折让了6.6%。
受这一配售消息的影响,在公告发出后的首个交易日,小米的股价以53.85港元低开,这一价格十分贴近配售价53.25港元。
那么,为何小米会选择先旧后新的方式进行配股呢?其实,很多港股上市公司都青睐这种方式来进行配股集资。主要原因在于,发行新股往往需要获得更多的监管批准,流程较为繁琐,而配售旧股则能够加快整个融资进度。
在股价处于走高态势时,许多上市公司都希望能够抓住这一高价时机进行融资。然而,资本市场的情况变幻莫测,如果采用正常的发行新股方式进行集资,不仅审批周期长,而且交易时间也久。特别是当面向新投资者或现有小股东发行新股时,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时间拖得越久,不确定性就越大,这就很容易让公司错过股价向好所带来的有利融资时机。
先旧后新配售的操作流程通常是这样的:先由大股东向潜在买方发售旧股,同时承诺稍后在审批手续办理齐全之后,以同样的价格认购新股。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实现推进募资的目的。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大股东的持股数量会因为出售旧股而暂时下降,但很快就会因为认购等额新股而恢复到原有水平。也就是说,交易完成后,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数量实际上是不变的。
那为何这类交易通常由大股东来进行配售呢?这是因为大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量较多,而且由于大股东持有公司的最高股权,其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性更大,因此他们推动交易顺利完成的动机也更强。
小米此次先旧后新配股正是如此,先由大股东雷军向承配人配售8亿股,随后再以同样的配售价认购等额的新股。
小米这次交易的配售股份大约相当于其现有已发行股本的约3.2%以及投票权的约1.2%,相当于扩大后已发行股本(即发行新股产生的摊薄效应后)的约3.1%以及投票权的约1.2%。承配人为不少于六名独立的专业机构及/或个人投资者,其最终实益拥有人均为独立第三方,这意味着小米通过此次配售引入了新股东。
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到,在配售旧股之后,雷军的持股数有所减少,而小米的已发行股份数保持不变;在发行新股以及雷军认购之后,雷军的持股数恢复到交易发生之前的水平,但是小米的已发行股份数已经扩大,雷军原来的持股比例也相应地从交易前的24.1%稍微摊薄至23.4%。
小米真的缺资金吗?此次小米的配售集资净额达到了425亿港元,在今年算是规模较大的上市后募资活动,其规模仅次于比亚迪(01211.HK)本月初总额434亿港元的募资。对比来看,小米当前市值约1.35万亿港元,比亚迪当前市值1.18万亿港元。小米的配售价较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折让6.6%,比亚迪则折让7.8%。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米的资产负债率为53.07%,高于期初时的49.34%。不过,在这个时间点上,小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定期存款分别为336.61亿元人民币、305.05亿元人民币和363.50亿元人民币,三者合共超千亿元人民币,是本次配股筹资规模的两倍有余。而且,其一年期应付债仅133.27亿元人民币,加上长债或合约300亿元人民币,以小米当前的财务状况来看,完全能够覆盖这些债务。
不过,可能是由于造车业务的开展以及整体业务的扩展,小米于2024年末的贸易应付款规模大幅上升,从年初时的620.99亿元人民币扩大至982.81亿元人民币。
此外,小米在2024年的资本开支也显著上升,由2023年约76.62亿元人民币大幅上升至104.80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36.78%。其中,手机与AIoT业务占了61%,其余资金则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
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小米透露了未来的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将新增1万家小米之家,并定下了2025年交付电动汽车35万台(比2024年全年增长超1.5倍)的目标。除了刚刚发布的SU7 Ultra外,小米还计划于2025年年中发布首款SUV YU7。由此可以预见,随着更高端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的开发和推出、业务生态与地域市场的扩张,以及电动汽车业务和AI创新的推进,小米在2025年及之后的资本开支将继续提速,未来的资金需求也会更高。
今年以来,由于2024年第1季起电动汽车SU7开始交付,加上手机业务和消费电子业务均实现了不错的表现,小米的股价持续上扬。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按现价54.00港元计算,小米股价今年以来的涨幅已达56.52%,高于阿里巴巴(09988.HK)的56.31%,成为恒生指数累计涨幅最高的成分股,并且已经创下自2018年7月上市以来的最高股价纪录。或许这也可以解释小米为何趁着势头大盛的时候进行融资了。
本文详细介绍了小米集团先旧后新配售8亿股、净筹425亿港元的融资事件,分析了先旧后新配售的原因及优势。虽目前小米财务状况尚可,但因造车和业务扩展导致贸易应付款增加、资本开支上升,未来资金需求增大。而当前股价上扬的良好态势,为其融资提供了有利时机。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