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本文围绕受伤小雪豹“凌小蛰”展开,详细讲述了它被救助的过程,包括发现、转移、命名、治疗等环节,还探讨了救治成本、资金来源,以及救助雪豹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在美丽的三江之源——青海省治多县,生活着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只名叫“凌小蛰”的六个月大受伤小雪豹,正经历着一场关乎生死的生命之旅。

本月初,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治多管理处的一名生态管护员,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执行日常巡护任务时,意外发现了这只身受重伤、危在旦夕的小雪豹。当时,小雪豹的状况十分危急,呼吸微弱,根本无法站立,身体上还有明显的外伤。情况刻不容缓,当地立即联合多方力量,紧急将这只生命垂危的小雪豹送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进行全力救治。

在这只小雪豹接受救助的二十多天里,救助人员不仅给予了它悉心的照料,还给它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凌小蛰”,并且将它的康复视频上传到了网络上。没想到,这个举动让小雪豹“凌小蛰”一下子走红了,受到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大家纷纷好奇,这只小雪豹究竟是怎样被救助的?网红“凌小蛰”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谜底。

雪豹幼崽受重伤,连夜转移展开救助

3月4日,管护员阿卓扎西多杰在日常巡护中,发现了这只奄奄一息的雪豹幼崽。当时它的状况惨不忍睹,呼吸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身体瘫软在地,根本无法站立起来,身上还有清晰可见的外伤。阿卓扎西多杰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上报了情况。经过专业评估,大家决定将它连夜送往青海西宁进行救治。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主任 何顺福表示:“当这只小雪豹被送到我们救护中心的时候,它处于病危的状态。在我们给它做检查的过程中,它的正常反应非常微弱,情况十分不乐观。”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何顺福还说道:“我们把新鲜的兔子肉放到它嘴边的时候,它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可见它当时是多么虚弱。”

依据惯例用节气命名,小雪豹取名“凌小蛰”

根据救护中心的惯例,被救护的雪豹均以“凌”为姓,“凌”有冰雪的意思,这与雪豹的气质十分吻合。名字的第二个字则通常来自被救护时最接近的节气。救护中心曾于2021年3月救护放归过一只雄性雪豹,被命名为“凌蛰”。而这只小雪豹是惊蛰前一天被发现的,因此它被取名为“凌小蛰”。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何顺福介绍:“当时藏獒攻击雪豹的地点跟凌小蛰救护的地点之间的距离是200多公里。凌小蛰的体重、体形和视频中雪豹的体形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而且凌小蛰身上除了右后肢有明显的外伤以外,身上没有任何被藏獒撕咬的外伤。所以我们判定凌小蛰跟视频中被藏獒围攻的雪豹不是同一只雪豹。”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很快,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专家团队,共同为“凌小蛰”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抢救与治疗方案。方案包括保温、吸氧、抗菌消炎和调整肝功能等一系列措施,同时也对它的外伤进行了精心处理。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考虑到“凌小蛰”还处于幼年阶段,身体十分虚弱,而且病情严重,对病原的抵抗力极弱,救护中心每天都会对环境进行病原消杀。工作人员还会根据它的身体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措施。在处理肉类时,他们非常细心地把难以消化的筋膜剔除,确保“凌小蛰”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专家介绍,野兔是雪豹的重要食物,所以,除了正常喂食的牛羊肉外,救护中心还会定期给“凌小蛰”准备新鲜的兔肉。目前,经过20天的精心救治,“凌小蛰”的精神状态已经明显好转,体温也恢复了正常,食欲更是越来越旺盛,现在它已经可以抬头和进行短距离爬行,后续还将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凌小蛰”救治成本多大?资金如何解决?

经过三周的救助,凌小蛰已经初步摆脱了死亡的威胁。那么,在这三周里,究竟投入了多少人力、财力和物力呢?总台记者马雅慧前往青海西宁救护现场,一探究竟。

  • 错过“探视时间”通过屏幕探访“ 凌小蛰”

错过“探视时间”通过屏幕探访“ 凌小蛰”

总台记者 马雅慧说:“在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的兽医院,为了不打扰小雪豹休息,我们来到了‘凌小蛰’病房旁边的房间,通过监控大屏了解它目前的状况。”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总台记者 马雅慧还介绍:“这个救治笼可以说是‘凌小蛰’的定制病房了,为了保护它,工作人员也对救治笼做了两处精心设计。比如‘凌小蛰’身下的草,这种草是来自东北的乌拉草,比起普通的稻草来说更加细软,舒适度比较强。另一个设计是工作人员在笼子里加了一块挡板,这是为了保证安全性,避免‘凌小蛰’爬笼爬太高摔倒误伤自己。”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 丰盛的病号餐:新鲜肉再加益生菌和钙

丰盛的病号餐:新鲜肉再加益生菌和钙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齐新章表示:“在‘凌小蛰’的救护过程中,我们用了很多仪器、设备和药品。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自拨款,还有少量的网友和爱心企业的捐赠。比如监护仪和治疗笼中的乌拉草都是网友捐赠的。”

  • 青海加强生态保护 探索有益高原经验

青海加强生态保护 探索有益高原经验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雪豹“凌小小”

除了常规救护,繁育中心还会给野生动物进行手术治疗。2022年2月,青海省都兰县曾发现了一只重伤昏迷的雪豹,经现场急救后,被送往格尔木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经过两年多的救治和养护,这只雪豹体况良好,2024年5月被送至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进行眼睛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它被命名为“凌小小”。繁育中心成功为“凌小小”完成了眼部手术,这也是我国第二例雪豹白内障治疗手术。经过复查,“凌小小”眼部外观和视觉都恢复正常。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近年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通过救护、繁育和野化放归等多种方式,助力雪豹种群恢复,维护高原生态平衡。而除了雪豹,繁育中心还在大量救护其他野生动物,年救护数量达260只,放归数量达到78只。

拯救“凌小蛰” 我们实际拯救了什么?

在“凌小蛰”的康复过程中,当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衷心祝福这只小雪豹能够早日康复,早日回到自然当中。那么,在三江之源的青藏高原,拯救一只雪豹相当于在高原生态系统中拯救了什么呢?如果从各种投入产出上来衡量,我们又该如何算这笔生态账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表示,这些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答。

  • 专业评估:缺失一只雪豹约损失超20万元

专业评估:缺失一只雪豹约损失超20万元

连新明称:“首先算算最直接的经济账。去年,我们团队经过评估得出了:自然界中一只雪豹的缺失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超过20万元价值损失的结论。像雪豹、藏羚、大熊猫,它们都是所处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它们的价值不仅仅是生存所带来生物多样性价值,还包含科学研究、教育传播、未来利用等多种价值,这些价值共同构成了这个物种的价值。”

  • 遇到野生动物受伤 出手与不出手都有理由

遇到野生动物受伤 出手与不出手都有理由

濒危雪豹“凌小蛰”的生命奇迹与生态价值,“凌小蛰”的重生:青海雪豹救助的启示

连新明表示:“但是救与不救从来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如果我们决定不了选择哪个答案,不妨就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救与不救所带来的收益。不救,等待这只雪豹的命运就是死亡。作为顶级捕食者,它空出来的生态位自有它的兄弟姐妹或者其他雪豹来补位,整个生态系统留下来的都是强者。如果救,它能带来什么?雪豹是高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救助本身能唤起大家对雪豹、对三江源、对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关注,进而带动对‘中华水塔’,对青藏高原的保护投入。这种关注带来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救助本身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此,我认为大家心里对于救不救,已经有了答案。”

本文详细讲述了受伤小雪豹“凌小蛰”的救助过程,包括发现、转移、治疗等环节,还提及救治成本、资金来源。同时,通过专业评估和专家分析,阐述了救助雪豹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救助雪豹能唤起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其带来的价值远超救助成本。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686.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