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婴幼儿奶粉致病菌防控指南

本文围绕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蜡样芽胞杆菌风险防控指南》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克罗诺杆菌风险防控指南》展开,介绍了发布指南的目的、两种致病菌的特性以及指南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重磅!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婴幼儿奶粉致病菌防控指南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蜡样芽胞杆菌风险防控指南》以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克罗诺杆菌风险防控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此次发布《指南》,其核心目的在于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加强相关风险防控的技术指导,助力企业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从而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蜡样芽胞杆菌属于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这类病菌中,部分菌株能够产生肠毒素,并且具有较强的耐热性,难以被轻易杀灭。正因如此,它成为了婴儿配方乳粉风险防控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克罗诺杆菌则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它对0 – 6月龄的婴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者免疫受损的婴儿,存在着极大的威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的规定,0 – 6月龄婴儿配方食品中是不允许检出克罗诺杆菌的。

《指南》充分运用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它以蜡样芽胞杆菌和克罗诺杆菌的基本特性为基础,同时结合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中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的流程特点。对原料、人员、设备、环境等可能存在的风险输入途径,以及工艺环节、生产操作中可能造成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在良好生产规范的框架范围内,《指南》明确提出了风险防控原则,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监控方案以及风险防控措施。此外,还针对污染的调查、纠偏、清除等关键程序作出了详细的指引,可供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是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特定风险要素发布的首批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指南。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蜡样芽胞杆菌风险防控指南》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克罗诺杆菌风险防控指南》,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中的两种重要致病菌,运用科学原理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防控原则、方案和措施,为企业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且是首批特定风险要素的食品安全防控指南,对保障婴幼儿奶粉安全意义重大。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796.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