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于3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阐述了该工程的重要地位、整体情况,以及工程投产后的积极影响,还介绍了河南段的具体线路和河南电网的枢纽地位。
3月25日,在河南省邓州市、信阳市平桥区,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随着大型施工机械缓缓启动,开始进行基础开挖作业。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正式拉开了建设的序幕。实习生王栋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
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世界首条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也就是世界首条在送受两端均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跨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同时也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该工程就像一条巨大的能源纽带,起于甘肃武威,一路跨越千山万水,最终止于浙江绍兴,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六省(自治区)。其直流线路全长达到了2370千米,额定输送功率为800万千瓦,总投资约353亿元。如此庞大的工程,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800亿元,对于推动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进人民福祉都有着积极且深远的作用。工程投产后,将带来诸多显著的效益。预计每年可促进西北地区新能源电量消纳超212亿千瓦时,这意味着能替代燃煤消耗6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这不仅有力保障了大规模新能源的送出,也确保了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将为“沙戈荒”大基地高比例新能源外送工程发挥试验示范作用。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浙江送电超360亿千瓦时,实现了资源与市场的优势互补,既能有效促进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外送,又能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需矛盾,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甘浙工程(河南段)有着明确的线路走向和范围。它起于南阳市西峡县西坪镇陕豫省界,止于信阳市固始县黎集镇豫皖省界,线路长度550千米,占甘浙工程线路总长的近四分之一,总投资约33亿元。它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途经南阳市西峡、淅川、内乡、邓州、新野、唐河、桐柏和信阳市羊山新区、平桥区、罗山、息县、潢川、商城、固始共2市14县(区)。河南电网在全国电网布局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处于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重要枢纽位置。随着疆电、青电入豫等一批特高压工程建成投产,省内在运(含过境)特高压变电(换流)站已达5座、线路9交7直,其中直流线路占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线路总条数近一半。7条线路过境河南向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北五省输送电能,使得电网跨区域资源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全国电力联网枢纽地位持续强化,河南电网也率先跨进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的新时代。
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南段)开工建设这一重要事件,介绍了该工程的重要地位、整体情况、投产后的效益、河南段具体线路,以及河南电网的枢纽地位,展现了该工程对于促进区域能源调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