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的精神展开,介绍了张謇企业家学院院长单晓鸣对张謇精神内核的解读,以及学院的办学成果,探讨了张謇精神对当代企业家的启示。
在当今商业浪潮中,当代企业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那么,从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身上,他们能够学到什么呢?张謇企业家学院院长单晓鸣给出了五个答案,分别是“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竞会五洲文明”的开放胸襟、“独立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格以及“兼济天下苍生”的社会责任。
3月15日,来自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的百余位上市公司和优强企业高管,以及金融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代表齐聚张謇企业家学院,共同研习张謇企业家精神。单晓鸣主讲了“一个人一座城——张謇与南通”专题课程,对张謇精神的内核进行了深入解读。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前往南通规划馆、南通五山滨江片区、濠河以及南通博物苑开展调研,实地探访张謇昔日在南通的奋斗足迹。
强毅力行 张謇精神百年回响
在南通市区,有一片洋溢着民国风情的红砖建筑群,古朴中透着典雅,这便是张謇企业家学院给学员们留下的初印象。校园中央有一汪静心湖,漫步湖畔向四周远眺,高高的现代楼宇将学院环抱,而学院犹如一块经时间积淀而成的琥珀镶嵌其间。它带着对张謇精神的传承,为这座城市提供着不竭的灵魂滋养。
2021年1月,这所以中国民营企业先贤张謇命名的学院在江苏南通挂牌成立。单晓鸣表示:“我时刻在想,如果张謇当年办一所企业家学院会是什么样的?那一定是全国一流的,所以我们也必须做到全国一流。”
张謇一人创办了35家“大工”企业、23家“大农”企业、47家“大商”企业,他用现代化产业思维打造了中国当时最大的民族产业和资本集团。单晓鸣认为,张謇所处的时代可以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积贫积弱、苦难屈辱、民智未开、兵荒马乱、剧烈转型”来描述。即便发展环境如此窘迫,张謇一生创下的实业依然养活了数百万人。单晓鸣感慨道:“在那个时代,张謇都能做出这么伟大的事。尽管今天的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但与当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41岁那年,张謇已是第26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回他如愿高中状元。1895年底,张謇受张之洞委派创办大生纱厂。单晓鸣道出了张謇办实业背后的艰辛:“状元初次创业,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人才,四无环境。什么叫无环境?那时候的南通只是江海一隅的农村,更没有金融体系可言。”
面对这百般艰辛,张謇是如何走过来的呢?单晓鸣认为,靠的是“强毅力行”。这是张謇用一生的身体力行留给当代企业家的启示。单晓鸣回忆说:“我当年做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看看张謇的照片,读读张謇说过的话,告诉自己我也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楷模所能够赋予的精神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单晓鸣觉得企业的发展有三个阶段:“最早期做企业也许是为了生计,时间长了就开始想要把企业办好、做强,到了第三个阶段希望用商业化的方式去推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而推动社会进步并非一朝一夕,企业家需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强毅力行专注聚焦,经久不衰的企业文化才能引领企业穿越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
精耕细作 打造企业家精神家园
办学四载,张謇企业家学院如今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千余期,累计培养学员超11万人,有效覆盖全国31个省份。依托南通本地企业资源,学院与江苏大生集团、中天科技、通富微电、罗莱家纺等企业合作设立现场教学点,向学员分享科技创新、人才强企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单晓鸣以通富微电创始人石明达为例:“石明达董事长80岁生日的时候讲了这么一段话,‘尽管人生路漫漫且坎坷崎岖,但我从未放弃对事业不断发展的追求,我没有放弃过产业报国的追求’。通富微电的‘产业报国’之路和张謇‘实业救国’是一脉相承的。”如今,通富微电已是全球第四、国内第二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
日联科技研究院顾问毕小平第一次聆听张謇精神的介绍。他说:“张謇的实业报国、敢闯敢为、社会担当,我听完以后十分感动。单晓鸣院长给企业家讲的是‘道’,学习领会张謇企业家精神对我起到了‘通经活络’之效。”
本文通过讲述张謇的创业历程、精神内涵以及张謇企业家学院的办学成果,展现了张謇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对当代企业家的重要启示。强调了企业家应具备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以强毅力行推动企业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