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区开展的“博士共享计划”,该计划是新都区人才发展中心与成都航院合作,引入博士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科研服务。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共享博士”对企业技术提升和转型升级的帮助,还阐述了该计划实现了企业、高校、博士人才和园区的多赢局面。
在成都新杉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增材制造研发中心里,一场气氛热烈的讨论正在进行。“这是大型钛合金薄壁航空零件,目前的最小壁厚仅仅只有几毫米……”“我们期望能够把精度控制在0.2mm以内……”大家围绕着金属3D打印工艺优化方案各抒己见,积极探索更优的解决办法。
参与这场讨论的,除了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之外,还有来自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都航院)的门正兴博士及其带领的科研团队。这位被誉为“德胜学者”的门正兴博士,可不只服务于新杉宇航一家企业。他还为园区内的中国航发成发、航新航空、嘉绮瑞航空等10余家企业提供工艺改良、专利申报等方面的科研服务,成为了企业们竞相争抢的“共享博士”。
这一全省首创的“博士共享计划”,是新都区人才发展中心围绕该区航空航天主导产业,与成都航院携手合作的成果。该计划引入了该校51名工程学博士,让园区内的多家企业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高端智力支撑。
不久之前,成都产业园区人才洽谈对接会新都区校院企地创新发展专场(以下简称:对接会)活动在成都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盛大举行。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0余家公司,与上海交大、西南石油大学、成都航院等10余家高校完成了四轮校企地系列合作签约。其中,“博士共享计划”受到了广大企业的极大欢迎。
在新杉宇航研发部,一套3D打印路径算法与激光能量场分布模型的研发遇到了难题,进展陷入停滞。而在该领域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门正兴博士,成为了此技术攻关项目的“共享博士”。他与企业研发部的人员紧密合作,一同对传统分布模型进行优化。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打印精度提升了12%。
新杉宇航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企业遇到技术瓶颈时,需要多方寻找专家资源,过程繁琐且成本高昂。现在有了‘博士共享’,就能实现研发能力与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精准匹配。”目前,公司已经与多名“共享博士”建立了合作关系,科研周期能够缩短30%。“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模式非常契合企业需求,让我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顶尖智力支持。”
新都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博士不用辞职下海,企业也不必高薪养人,却都能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这对企业、高校、博士人才和园区来说是一场‘多赢’的局面。”目前,该区已经搭建起了“五位一体”协作机制。政府就像“红娘”一样,仔细梳理博士的技术专长与企业需求,形成“技术服务清单”“研发平台清单”,精准对接企业工艺定型、数智改造、技术提升等细分需求。通过共建航空、轨交园区“博士共享站”,举办供需大会、技术交流、项目路演等方式,实现双方的精准匹配。“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破解高端人才流动的密钥,促进产教深度有效融合,用高效的人才服务推动‘立园满园’。”
本文介绍了成都新都区的“博士共享计划”,该计划通过政府搭桥,让高校博士为园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从具体案例可知,此计划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博士不必辞职、企业无需高薪养人,实现了企业、高校、博士人才和园区的多赢,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