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湖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介绍了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阐述了围绕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三大主体的六条政策“干货”,同时也呈现了高校的相关举措以及大学生群体对政策细则的建议和期望。
近日,一则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利好消息传来,湖南省教育厅精心制定并正式印发了《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这一举措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湖南各大高校中激起层层涟漪。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谢方平表示:“我们要持续深化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领悟,为后续出台细则做好准备。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创新创业,我们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这种紧迫感与责任感并非个例,在湖南的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
2024年底,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其目的在于充分激发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兰勇介绍:“为深入落实这一部署,鼓励支持更多大学生参加‘金种子’创业大赛、投身创业实践,我们制定了《措施》。”
《措施》围绕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这三大主体,出台了6条政策“干货”。从高校方面来看,高校创业工作情况及成效将被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党委书记党建述职和生均经费安排。对于教师而言,指导大学生创业有成效的教师,可直接申报教学成果奖和获得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并在人才项目评比、职称评定、研究生指标安排等方面获得倾斜。而对于大学生,创业经历及成果可折算学分、替代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现休学创业、灵活转专业,以及获得评优评先、优先保研的机会。
湘潭大学创业学院、卓越工程师院长胡夏一指出,过去职称评定中,高校教师主要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走科研和成果转化道路,另一条是走教学和竞赛指导道路。然而,指导创业的教师职称评定还相对空白,亟须为他们开辟专门的职称晋升赛道。“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胡夏一表示,他们将在后续积极和迅速细化评价标准。
湖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处处长张胜利介绍,他们着力于通过“三强化”来出台相应细则。一是优化课程改革,推行项目制教学,促进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建设跨学科创业课程对接现代农业产业;二是细化学分改革,制定《创业成果学分认定办法》,创业企业、竞赛成绩可折算学分,优秀项目可替代毕业论文;三是支持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工商注册、融资等一站式服务,简化休学审批,推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边创业边读书。
大学生群体也对《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期望。湖南农业大学2022级在读硕士、长沙柯栖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伟伟说:“希望下一步学校出台的细则,能明确如何‘抵学分’以及能抵多少学分。”此前学校也有过“抵学分”的探索,但多集中在抵扣素质拓展课程部分。“希望这样的‘抵扣’,也能纳入到必修课程的学分中。”徐伟伟表示。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22级在读博士、湖南中南鸿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唐佳,充分肯定了这一政策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他曾苦苦找寻创业与学业间的“平衡点”,但很遗憾,当时自己创业之初没有遇到这样的好政策。他说:“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创业成果,谁来认定其‘兑换学分、替代毕业论文’的资格,制定透明、可操作的创业成果认定标准,这些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切勿让好政策成为‘抵学分’的政策‘漏洞’。”此外,唐佳还表示,大学生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但《措施》的激励更倾向于本科生层面。然而,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上有更大潜力,其学业压力和研究要求更高,创业与学术的平衡更难实现。目前的政策似乎较少考虑硕博阶段学生的需求,期待在具体细则中能出台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创业的激励。
湖南师范大学2022级本科生、创业者苏拓则认为,创业项目在学校层面的选拔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不同的创业项目,会因学科背景、商业模式而有些许差别,不宜以单一的评审标准去审视。
本文围绕湖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展开,详细介绍了政策出台背景、针对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政策内容、高校的落实举措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建议和期望。该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多方面支持,但在实施细则上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