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常安乡睦联坡村的村民排练红色经典剧目,再现革命历史。文中介绍了村里承载红色记忆的小睦剧团的发展历程,包括其成立、困境与新生,还提到了村里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此外,阐述了睦联坡村以党建引领,将红色资源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探索“红绿融合”产业发展之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3月25日,在古交市常安乡睦联坡村,一幅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村民们正积极排练着红色经典剧目,那认真投入的模样,仿佛将时光带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牛利敏 摄)
“同志我问你,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就在这一天,睦联坡村村委会大院里热闹非凡。铿锵有力的唱腔和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十多位村民正全情演绎着抗日情景剧《查路条》,他们声情并茂的表演,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那段革命烽火岁月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每一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激情。
这场以本土戏曲艺术为载体、再现革命历史的精彩演出,其意义远不止于娱乐。它就像一把火,点燃了这个小山村的红色文化热情;又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睦联坡村,这片土地承载着深深的红色记忆。回溯到1944年,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睦联坡烈士陵园在此落成。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这里曾活跃着一个特殊的文艺团体——小睦剧团。
村党支部书记张小平介绍说:“当时邻村小娄峰和我们睦联坡的群众自发组织剧团,后来联合成立了小睦剧团。”这个剧团创作的剧目大多取材于抗日斗争的真实事迹,经过精心的艺术加工,这些剧目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洋溢着激昂的战斗激情。它们不仅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更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发挥了文艺宣传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剧团也曾一度陷入困境。人员的流失、活动的减少,让剧团的发展举步维艰。58岁的张永明是剧团的老成员,他9岁就开始参加演出,对剧团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听说剧团要重新活动,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像张永明这样怀着深厚感情的村民不在少数。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抗战题材剧目被重新挖掘整理,小睦剧团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3年7月,睦联坡村启动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次年9月,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晋绥八分区部队休整旧址展览馆建成,这里不仅复原了老一辈革命家办公旧址、部队生活区等历史场景,还修建了小睦剧团演出舞台。
张小平介绍说:“通过文物展示、图文介绍、音视频播放等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小睦剧团的实景演出,让参观者能够沉浸式感受那段烽火岁月。”
如今,小睦剧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在本村定期演出,还登上了古交市“村晚”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段独特的红色文化。来自太原市区的李女士观看演出后感慨道:“看着老乡们的精彩表演,听着那些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仿佛历史就在眼前重现,令人深受震撼。”
睦联坡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并不局限于文化传承。村里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将红色资源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全力打造“红绿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张小平表示,村里正筹划将睦联坡烈士陵园、晋绥八分区部队休整旧址展览馆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打造红色文旅产业链。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餐饮等服务业,以此带动当地土豆、玉米、小米等农特产品的销售。
张小平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好的场景:“游客上午来参观学习,中午在特色民宿用餐,晚上观看实景演出,还能带些土特产回去。通过‘红绿融合’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小睦剧团,到今日“红绿融合”的美丽乡村,睦联坡村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乡村振兴生动画卷,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本文围绕古交市常安乡睦联坡村展开,介绍了村民排练红色剧目、小睦剧团的发展历程以及村里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同时阐述了该村以“红绿融合”为发展模式,将红色文化传承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展现了村庄的新活力与美好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