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古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文旅典范

本文带您走进贵州省荔波县的瑶山古寨,这里是白裤瑶聚居村落,有着“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称。文章介绍了瑶山古寨沉浸式文旅的特色,包括各种体验工坊和非遗项目,还讲述了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喜爱,以及旅游开发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最后呼吁更多人加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行动中。

在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上,有这样两个人,徐昳清和戚新源,他们的故事或许与我们接下来要走进的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让我们一同踏上前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的旅程。

荔波县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山深处的明珠,连绵的群山像翠绿的屏障,层层叠叠,青翠如玉;清澈的溪流如同灵动的丝带,蜿蜒曲折,缓缓流淌。沿着那古老的石板路,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当穿过3道古朴的寨门时,一座神秘而质朴的瑶山古寨便呈现在眼前。

走进古寨,身着传统服饰的瑶族妇女们席地而坐,她们手中忙碌地编织着,脸上洋溢着岁月沉淀的宁静与祥和。家家户户的门框上,红丝带与稻穗在微风中轻轻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中央广场上,巨型牛头铜鼓庄重而威严,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驻足停留,大家纷纷沉浸在这传统村落的独特氛围中,感受着那份神秘与质朴。

瑶山古寨可不简单,它是贵州唯一的白裤瑶聚居村落,还拥有诸多闪耀的名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陀螺之乡。当地的瑶族群众至今依旧保留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仿佛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因此这里也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居民在,游客来”,这种沉浸式文旅模式成为了瑶山古寨的一大特色。古寨景区在精心保留原始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增设了瑶药坊、竹编坊、瑶陶坊、陀螺工坊等一系列体验工坊。在这里,发展起了竹编、陶艺等手工艺研学项目,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亲身体验当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独特魅力。而且,景区建设时并没有迁走原住民,而是巧妙地让生活在此处的居民成为游客体验的一部分。游客们漫步在村落中,一边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一边参与各种非遗项目的体验,通过与本地居民的亲切互动,沉浸式感受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众多元素中,游客对服饰最感兴趣。”在瑶山古寨从事多年讲解工作的孔丽平说道。瑶山古寨的特色民族服饰“冠首服”独具匠心,它由两片布料组成,于肩膀处连接,是白裤瑶女性的夏装款式。其独特大胆的设计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漫步在瑶山古寨的大街小巷,身着传统服饰的居民随处可见,他们就像一个个流动的文化符号,向游客生动展示着白裤瑶的服饰文化。

“网络上称这种服饰为‘两片瑶’,我们当地叫‘冠首服’,因为穿衣流程是从头顶往下套。早期冠首服里面不穿衣服,一方面体现母系崇拜,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族人为了食物常常要往热带迁移,穿这种服饰比较凉快。”孔丽平耐心地解释道,“网络上对我们的有些认知存在‘贴标签’甚至误解的情况,作为导游,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白裤瑶文化。”

手工陶艺、粘膏染、陀螺竞技……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如同璀璨的星辰,吸引着众多游客。游客们在游览古寨和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对这里的文化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复旦大学研究生曹旭晨感慨地说:“一开始我被这里的瑶族服饰和饮食吸引,但了解得越多,我越觉得,自己不仅应该用双眼去看,更应该用镜头和笔去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古老神秘的白裤瑶文化。”

“只有人留在这个地方,才能保护好当地的文化。”孔丽平不禁感叹道。在瑶山古寨,本地居民与游客的互动,就像一场文化的盛宴,不仅为当地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模式既吸引了游客,又造福了当地居民。

瑶山古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集散中心经理刘洋介绍说,2024年,瑶山古寨景区总共接待了54万人次,实现营收达1500万元,还创造了大量民宿管家、观光车驾驶员、环卫工人等就业岗位。“以前的村民不敢与游客沟通,现在大家会主动积极地跟游客打招呼,在忙完农活之余摆一些小摊,‘搭上旅游的致富车’。”刘洋笑着说道。

家住拉懂吉村的小女孩何柱花用她那质朴的笑容迎接着四方游客,她靠售卖瑶族手工艺品赚了不少零花钱。“今天我卖出了40多元的货品,很开心。”她笑着说,“希望有更多游客来瑶山古寨。”像何柱花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售卖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将古老的瑶族文化介绍给远道而来的游客。

如今,越来越多村寨古镇开始尝试这种以人为本的文旅模式。单看贵州,就有阿妹戚托小镇、布依族八音堂等景点,它们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多年深耕于此的讲解员孔丽平其实并非本地人。但在和当地人越来越深的联结中,她深深地感受到了瑶族文化的魅力。“文化是没有边界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不单单只是介绍这种文化,更要展示这种文化存在的价值,呼吁更多人加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多种文化共存的行动中。”孔丽平坚定地说。

瑶山古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文旅典范

贵州荔波瑶山古寨的独特风貌和文旅发展模式。古寨保留了白裤瑶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沉浸式文旅为特色,让游客体验非遗项目,感受瑶族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让当地居民增收,还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借鉴这种以人为本的文旅模式。最后呼吁更多人加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行动中。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392.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