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发力:多维举措打造人才留惠完整生态链,借鉴杭州经验,惠城构建产才需求对接新体系

本文围绕惠城区产业人才需求增长与供给增速不足的矛盾,介绍了惠城区人大代表刘来翠建议构建多维赋能体系以精准对接产才需求的具体内容,包括借鉴杭州经验、提出整合公寓、精准匹配产才、解决应届生痛点等多方面举措。

惠城发力:多维举措打造人才留惠完整生态链,借鉴杭州经验,惠城构建产才需求对接新体系

当前,惠城区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结构性矛盾。那就是产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年均增长的态势,然而现有的人才供给增速却明显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惠城区人大代表、广东隆生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来翠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一个极具针对性的建议,即构建多维赋能体系,以此来精准对接产才需求,为惠城区的产业发展和人才汇聚注入新的活力。

惠城发力:多维举措打造人才留惠完整生态链,借鉴杭州经验,惠城构建产才需求对接新体系

刘来翠在介绍自己的建议时提到,杭州在人才吸引和留存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值得惠城区借鉴。杭州的青年人才驿站运营模式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为外地高校毕业生前来求职提供7到15天的免费住宿等贴心举措,深受广大毕业生的认可和好评。惠城可以在借鉴这一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产业特色,推出一套多维并举的对接产才需求发展体系。

在具体做法上,有多个方面的举措。首先是关于住宿方面。惠城可以整合金山湖片区的青年公寓、人才公寓,筹集300到500张床位。采用“政府补贴 + 市场运营”的模式,按照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向运营方发放补贴。后期还可以根据人才来惠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床位数量。刘来翠还算了一笔账,她说:“相较传统校招人均3000元的成本,每位毕业生7天住宿投入只需560元,这样可实现17:1的财政撬动比。”这充分显示出这种模式在成本效益上的优势。

其次,在降低求职成本的同时,还要注重精准产才匹配的提升。一方面,通过专业筛选和智能匹配的方式,为金融服务、机器人、软件信息等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定向服务,并且与企业合作开展专场招聘活动,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对口人才的输送率。另一方面,通过产才融合加速器,设置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或者开发“理论 + 实操”的课程体系等,从而缩短企业用人的培养周期,让人才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此外,刘来翠还建议从外地应届生面临的几大痛点入手。比如针对政策认知盲区、生活成本压力等问题,开发政策雷达系统,设置申报倒计时提醒,让应届生能够及时了解和享受到相关政策。同时,跟踪人才从入职到落户的全周期需求变化,确保政策供给与需求能够精准对接。还可以推出“惠行卡”交通补贴、建设“人才共享厨房”等服务,进一步降低人才的综合成本。

刘来翠最后总结道:“总之,通过‘政策智能匹配—产才融合加速—生活成本优化’的多维赋能,能够形成人才留惠发展的完整生态链。这样既能吸引毕业生来惠,提升城市形象,又能增强青年人才的留存率,有力地支持惠城产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围绕惠城区产业人才供需矛盾,介绍了人大代表刘来翠提出的构建多维赋能体系对接产才需求的建议。借鉴杭州经验,从住宿补贴、精准匹配、解决应届生痛点等多方面入手,旨在形成人才留惠发展生态链,促进惠城产业发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624.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