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展开,介绍了方案中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重点培育的场景,阐述了方案提出的两步走发展目标、部署的行动及措施,还提及后续的宣贯工作及意义。
三部门聚焦轻工业,重点培育多元智能消费场景
在3月27日这一重要节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这一举措旨在深化人工智能在轻工业领域的赋能应用。具体来看,支持家电、家具、照明等行业的骨干企业,依托特定场景开展数据模型的开发工作,并进行应用测试验证。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精心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
不仅如此,还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组织积极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在生产端,重点培育协同设计、智能生产、在线检测、预防性维护、智慧营销等场景;在消费端,则着重培育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骑行、智慧养老等场景。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轻工业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分析诊断,加强跨区域的产业链合作,从而提升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机会前瞻】
同样是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出台,无疑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使其进一步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要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同时,要打造100个左右的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的标杆企业,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成果。到2030年,规模以上轻工企业要普遍实施数字化改造,构建起“智改数转网联”的数字生态,显著提升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实施方案》围绕发展目标部署实施了4大行动,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支撑,并将其细化为15项具体措施。针对家电、家具、五金制品、电动自行车等细分领域,加强分类指导,以数字化场景为牵引,实现“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的梯次递进转型升级,推动轻工业数字化水平的整体跃升。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实施方案》的宣贯工作,加强与“两重”“两新”政策的协同配合。加快推动《实施方案》在轻工细分领域、重点产业集群、轻工大省落地见效,持续巩固和拓展数字化转型成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保障,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文介绍了三部门印发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涵盖了深化人工智能赋能、重点培育的场景、发展目标、行动措施等内容,强调该方案将推动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后续相关部门将积极推动方案落地见效。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