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辽宁辽阳供电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积极探索展开,详细介绍了其通过校企合作、央地合作以及创立网格化无人机自主巡检应用试点等方式,为低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区域经济转型。
国家发改委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全国有超2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各类与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低空经济成为了当下经济发展的热门领域。
辽宁辽阳供电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低空科技应用的最前沿。该公司建立了网格化无人机自主巡检体系,并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展央地合作、校企合作,以先知先觉、先行先试的姿态,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勇敢地征战新质生产力的崭新赛道,为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贡献着电网人的智慧与力量。
打造无人机校企合作新样板
在未来的天空中,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忙碌的无人机或飞行器各司其职,有的在进行农田播种,有的在送货途中,有的代替“蜘蛛侠”进行高楼玻璃清洁,有的在拍摄美丽的风景,还有的载着主人惬意兜风。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业态,低空经济一经出现便受到了各方的广泛青睐。
3月13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丽来到辽宁辽阳公司无人机工厂化检修基地,与该公司党委书记李洋围绕无人机技术应用与校企合作事宜展开了深入交流。
陈丽指出,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制造行业发展迅猛,很快在业内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并且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这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尽管目前无人机操控人员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但无人机智能装备维护等岗位却开始出现人才需求缺口。而辽阳公司的无人机工厂化检修基地恰好满足了无人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发展的需求。
该无人机工厂化检修基地成立于2024年1月,整合了“刘东兴无人机创新工作室”的资源,具备了无人机相关设备销售、维修、成果转化以及无人机驾驶执照培训等资质。此前,辽阳公司已联合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致力于研制加载涡轮混合动力系统的长续航、大载重等特种无人机。
李洋介绍道:“公司作为责任央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们基地具备年维修无人机1500架、培训取证500人、特种无人机制造220架的能力,是集‘研、培、售、修、保’于一体的无人机检修机构。”
辽阳公司与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将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方精准对接无人机操控、智能装备维护等岗位需求,构建覆盖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技能培训体系,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区域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区域新兴领域构建专业人才储备体系。
届时,辽阳公司与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将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辽阳公司无人机工厂化检修基地将协助校方建设无人机“大师工作站”和“双创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引入企业技术标准与真实项目,优化无人机应用技术课程,为区域低空产业培育具备无人机操作、维护、数据分析等复合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陈丽表示:“通过我们双方的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领域的技术指导与项目渠道,鼓励学生参与无人机技术研发与创新项目,同时,提供专业竞赛支持,展示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开启无人机央地合作新模式
如今,无人机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就像10年前的新能源汽车一样,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核心主线,成为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的崭新赛道。
辽阳公司深刻认识到,随着无人机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构建无人机全自动巡检体系以及实现空间技术与电力业务的深度融合,是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基于这一认识,辽阳公司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全面加强与相关各方的紧密合作。
2月28日,该公司组织人员前往国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双方围绕新型无人机研发、网格化应用、智能巡检及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讨。
辽阳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主任刘盛琳介绍说,公司应用空间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电网业务融合的研究成果,深化空间团队与电网传统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流程,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有序衔接,通过空间技术和数据构建覆盖“市、县、所、班、人”各层级、“输、变、营、配”全专业的立体数字电网。
据悉,辽阳公司还将进一步开发运用网格化无人机自主巡检功能。公司与政府深度合作,为公安、交通、森林、消防、大型市政活动等公共应用场景提供业务辅助,为辽阳地区的电厂、高铁牵引站、水光风电厂提供代巡业务,全面开启无人机央地合作的新示范。
辽宁辽阳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计海森表示:“我们将现有单兵无人机、固定式机场及远期网格化部署资源向社会层面进行资源共享,利用无人机搭载远程对讲、热成像镜头等特种模块,辅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治安管理、交通管制、森林火灾隐患监测等工作。”
创立网格化无人机自主巡检应用试点
3月7日,在作为无人机自主巡检网格中心的首山变电站内,数字化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无人机回传的飞巡画面。无人机操控员关淋峰感慨道:“以前,我操控无人机巡检50基杆塔大约需要2小时,回去后还要查看照片、查找缺陷。现在采用网格化无人机巡检,15分钟就能巡检50基配电杆塔及线路通道,还能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巡检效率大幅提升。”
辽阳公司依托省级无人机智能化巡检平台,引入“网格化”理念,以首山变电站为网格中心,通过合理、科学规划时间周期,按照“4千米半径、40分钟飞行时长”的原则,建设了辽阳地区场站终端,整合无人机资源,实现了网格化范围内输变配专业共享巡检应用。
辽阳公司主任管理师焦明航介绍,辽阳公司按照网、省公司无人机巡检规模化应用要求,从2024年12月27日开始,到今年2月13日,已成功完成了首山变电站网格化无人机自主巡检终端试点建设工作,解决了原有平台接口单一、专业壁垒限制、应急能力弱等问题,推动无人机巡检向智能化、自主化、规模化新模式转变。
据了解,在传统巡视模式中,辽阳公司输、变、配电无人机巡检业务以各自专业、单一班组为作业单元,日常巡检时不同专业需要携带无人机,存在重复到达同一巡检区域的情况。而“网格化”有效地解决了无人机资源利用率低、管理困难、车辆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辽阳公司网格化无人机自主巡检取得了七大成效,包括实现低空巡视、缺陷短信提醒功能、指点巡视、周期性巡检、特殊巡检、自动生成报告功能以及建立网格化无人机装备台账。其中,周期性巡检按照先变电、再输电、后配电的顺序,在无人机的统一调配下,巡视效率由原有3小时/条次缩短至1小时/条次,变电站巡视时间由原有的4小时缩短至50分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累计完成网格化巡视3个周期,对重点线路巡视15条/次,变电站设备巡视48间隔/次 ,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4个,实现零缺陷运行。
焦明航表示,辽阳公司下一步将依托“电网一张图”内的基础数据,基于首山变数字孪生模型,对接PMS3.0、供服智慧中心等业务系统,充分实现数据共享。然后按照“先中心后郊区、先易后难”的原则,在辽阳地区变电站、供电所、厂矿企业建设多个网格化机场,实现辽阳地区10千伏及以上设备全覆盖,助力辽阳地区输、变、配网络全面迈入无人机网格化巡检的科技应用新时代。
辽宁辽阳公司积极创新突破,通过央地合作、企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全面落实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助力低空经济发展,为建设“先锋辽电”贡献力量,为国网辽宁电力“数字赋能”注入新动力。
本文详细讲述了辽宁辽阳供电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举措。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人才培养样板,满足行业人才需求;开展央地合作开启新模式,拓展业务应用场景;创立网格化无人机自主巡检试点,提升巡检效率和管理水平。公司多维度合作,积极落实新质生产力战略,为低空经济和地区电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