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新能源汽车超快充技术,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引用巨湾技研总裁裴锋在论坛上的观点,探讨了超快充技术的发展趋势、普及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固态电池的相关情况。
在当今时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其渗透率也在持续提升。与之相伴的是,搭载超快充技术的新能源车数量逐步增多。就在不久前,比亚迪发布了“兆瓦闪充”技术,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超快充技术接下来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
3月28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巨湾技研总裁裴锋在接受南方+采访时给出了他的看法。他表示,随着主机厂和基础设施的日益普及,超快充技术将会迅速渗透到每一个用户端,而今年将会迎来它的爆发期。
根据国际定义,超快充要求从0%充电到80%要在10分钟之内完成,这意味着平均充电倍率要达到6C。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指引》也明确指出,到2025年,先将这一充电时间控制在15分钟,最终目标是缩短到10分钟以内。
裴锋提到:“如今,许多主机厂都陆续推出了超快充车型,像小鹏、传祺、尊界以及比亚迪等。上周比亚迪发布的‘兆瓦闪充’,峰值充电倍率达到10C,从5%充到61%平均充电倍率为6.7C,这与巨湾技研在2022年推出的量产电池充电速度相当。不过,我们的充电范围更宽,能在7.5分钟内将电池从0%充到80%。”他还表示,越来越多的品牌搭载超快充技术,这反映了用户的需求。因为最终是用户决定技术的走向,所以他相信超快充车型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能让大家迅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裴锋进一步分析道,如果要加速超快充技术的普及,接下来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方面,在基础设施端,要推动整个生态链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产品端,要提供足够多的优质超快充动力电池产品。他还透露:“巨湾现在的超快充电池比普通电池只贵了5% – 10%,我相信其普及速度会越来越快。”
对于动力电池技术创新,裴锋指出永远绕不开两个问题,一是要让充电速度像加油一样快,二是要让电池像油箱一样轻,同时还要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并且成本不能太高。而接下来一个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如何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就是研发具备超快充性能的全固态电池。
不过,裴锋也坦言,全固态电池虽然在解决好安全问题后能量密度可以提升1倍,但要实现超快充却非常困难。因为它的反应界面由原来的液态界面变成了固态界面,在全固态电池里解决超快充问题是一个巨大的难点。“我们去年底获得了国家一些项目支持,开展全固态电池的开发,我们的技术路线与现有的所有技术路线都不同,是从优先确保超快充性能的角度出发的。”
本文围绕新能源汽车超快充技术展开,介绍其发展现状,指出今年将迎来爆发期。众多主机厂推出超快充车型,反映了用户需求。加速普及需解决基础设施和产品端问题,超快充电池成本增加不大利于普及。未来重要方向是研发超快充全固态电池,但面临技术难点,巨湾技研已开启独特技术路线的研发。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