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3月16日晚资本市场的重大动态,华闻集团和中青宝分别披露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而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详细阐述了两家公司虚增营收的具体情况、相关高管受到的处罚,以及公司股票交易将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证券简称变更为“ST”的情况,旨在揭示财务造假对公司和市场的严重影响。
3月16日晚,资本市场风云突变,华闻集团和中青宝先后发布了关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重要公告。由于这两家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触及了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它们即将面临一场严峻的市场考验。
根据公告内容,华闻集团和中青宝均会在3月17日开市起停牌1天,然后于3月18日开市起复牌。届时,华闻集团的证券简称将变更为ST华闻,中青宝则变为ST中青宝。
先来看华闻集团,其涉嫌虚增营收的情况令人咋舌。经海南证监局调查发现,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华闻集团涉嫌虚增营收累计超过4亿元。该集团采用总额法确认子公司北京国广光荣广告有限公司、天津掌视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的互联网广告代充值业务收入,这种不当的会计处理方式,导致公司虚增了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具体数据显示,2021年年报中,华闻集团虚增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时虚增营业成本1.83亿元;2022年半年报虚增营业收入5973.61万元,虚增营业成本同样为5973.61万元;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79亿元,虚增营业成本也是1.79亿元。这些虚增的营业收入金额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8.15%、15.86%和23.62%。如此大规模的造假行为,严重扭曲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极大地误导了投资者和市场。
针对华闻集团的这些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海南证监局作出了严厉的处罚决定。拟对华闻集团给予警告,并处以250万元罚款。同时,公司时任董事长、总裁汪方怀,时任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董事、总裁金日,时任副总裁、国广光荣董事长张小勇等直接负责主管人员也未能逃脱处罚。汪方怀、金日、张小勇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2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罚款。时任财务总监汪波也因公司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被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依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由于华闻集团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且未触及规则第9.5.2条第一款规定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所以,3月18日华闻集团复牌后将变更为“ST华闻”,这一变更必然会对公司股价和市场形象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再看中青宝,它也存在类似的财报虚假记载问题。经深圳证监局查明,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中青宝全资子公司宝腾互联与高德信签订采购合同,随后又与高德信介绍的相关公司签订相同标的的销售合同。然而,这些交易实际上并不具有商业实质,只是通过虚构业务来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进而虚增或虚减利润总额。
详细来看,2019年度中青宝虚增营业收入3361.32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7.17%,虚增利润833.40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14.96%;2020年度虚增营业收入2809.43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9.56%,虚增利润698.11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5.45%;2021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787.83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5.03%,虚减利润721.39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13.17%。这些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信誉和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中青宝涉嫌的虚假记载行为,深圳证监局拟决定对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同时,时任中青宝董事长李瑞杰、时任宝腾互联总经理张超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00万元罚款。时任中青宝总经理李逸伦被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时任中青宝财务总监张思群同样被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此外,中青宝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还提及对公司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处罚。这一系列处罚无疑会对中青宝的市场形象和股价造成沉重打击。
同样,由于中青宝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公司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3月18日复牌后,公司证券简称将变更为“ST中青宝”,这一变更会进一步加剧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投资者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华闻集团和中青宝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虚假记载而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详细说明了两家公司虚增营收的具体情况、相关高管受到的处罚以及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的情况。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公司自身的信誉和市场形象,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在面对此类情况时需保持警惕,谨慎投资。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