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突破!长江上游支流发现“川洞山鳅”新物种,探秘新物种:长江干流以北的洞穴盲鱼“川洞山鳅”

我国科研团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发现洞穴盲鱼新物种“川洞山鳅”这一事件,介绍了发现过程、物种特征以及后续对洞穴物种保护的展望。

长江干流以北地区惊现洞穴鱼类新物种

记者近期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了解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科研团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有了重大发现——一种洞穴盲鱼新物种“川洞山鳅”被成功发现。这一发现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四川省内首次发现的洞穴鱼类,更是长江干流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典型洞穴鱼类。相关研究成果已于3月2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正式发表。

时间回溯到2022年5月至6月,四川洞穴探险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进行洞穴探险活动时,意外邂逅了这种洞穴盲鱼。之后,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对其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该物种最终被确认为一新物种。

论文通讯作者、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工程师周佳俊详细介绍了“川洞山鳅”的特征。它的眼球已经退化,消失并埋于皮下;身体呈现出浅灰色或淡粉红色,还伴有稀疏的色素沉着。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川洞山鳅与长江上游广泛分布的地表物种戴氏山鳅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然而,由于长期适应洞穴的极端环境,川洞山鳅逐渐演化出了与戴氏山鳅截然不同的外形特征。

科研新突破!长江上游支流发现“川洞山鳅”新物种,探秘新物种:长江干流以北的洞穴盲鱼“川洞山鳅”

图为栖息于地下河中的川洞山鳅。四川洞穴探险队生物调查组李泽雨供图

论文第二作者、四川洞穴探险队生物调查组组长何力透露,团队围绕四川乐山大溪沟区域周边洞穴开展了长达三年的系列调查。何力指出,“洞穴生物相较于地表生物而言,往往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更为严苛,其分布范围相对狭窄,种群数量也更为稀少。”基于此,他表示未来需要联合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积极采取栖息地保护等针对性策略,共同保护这些珍贵而独特的洞穴物种。

我国科研团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发现新物种“川洞山鳅”的情况,包括发现过程、物种特征,还强调了洞穴生物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多方合作共同保护洞穴物种。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826.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