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从“隆中对”看艺术结构虚实 郑铁生教授开讲,解读“隆中对”背后的文化密码

名人大讲堂“三国文化季”第四场讲座的相关信息,包括讲座时间、地点、主讲人以及讲座主题。主讲人郑铁生教授将围绕《三国演义》中“隆中对”相关内容,解析其艺术结构的史实与虚构,还阐述了“隆中对”和《三国演义》的重要意义,讲座将进行直播,同时介绍了名人大讲堂的过往情况。

建安十二年,刘备不辞辛劳,三顾南阳草庐。彼时,年仅27岁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铺开地图,为刘备提出了“跨有荆益,结好孙权,待天下有变则两路北伐”的战略规划。这一战略构想影响深远,在三国格局的演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后来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月28日下午,一场知识盛宴即将在四川旅游学院开启。名人大讲堂“三国文化季”的第四场讲座将在这里隆重举行。届时,天津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铁生,将以《艺术结构的史实与虚构》为题,立足于当代意识,对《三国演义》所表现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入解析,带领大家一同领略那个时代的家国情怀。

揭秘:从“隆中对”看艺术结构虚实 郑铁生教授开讲,解读“隆中对”背后的文化密码

郑铁生教授,作为研究《三国演义》的权威专家,他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我们无论了解蜀汉王国,还是读懂《三国演义》,都得把‘隆中对’作为对历史生活的艺术穿透力和表现力的视野焦点。”在他看来,诸葛亮的“隆中对”不仅是三国时代刘备集团蜀汉建国的大政方针,更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艺术结构的支柱。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它对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电影电视、美术雕塑、戏曲演唱、文博旅游、图书牌艺等领域的再创造中,《三国演义》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和元素,逐渐形成了被人们广为称呼的“三国文化”。郑教授感慨地说:“它适应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对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此次讲座中,郑教授将围绕三个重要方面,向线上线下的观众分享《三国演义》艺术结构的史实与虚构。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三国演义》第38回“隆中对”概括历史生活的基本思想、《三国演义》的史实和虚构、《三国演义》为什么要突出刘蜀集团。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这场知识盛宴中来,本期讲座将通过封面新闻APP、封面新闻微博客户端等多个平台进行现场直播。即使不能亲临现场,广大观众也可以通过网络,与郑铁生教授一起领略三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名人大讲堂由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协调组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该讲座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大众、深入人心的知识讲坛,力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承的品牌活动,并努力探索构建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自举办首期讲座以来,名人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了64场。在过去的讲座中,先后邀请了李敬泽、阿来、郦波、祝勇、莫砺锋、周裕锴等全国多学科专家,围绕20位四川历史名人及巴蜀特色文化开讲,全网累计逾1亿人次观看直播。

本文介绍了名人大讲堂“三国文化季”第四场讲座的情况,主讲人郑铁生教授将解析《三国演义》艺术结构的史实与虚构,强调了“隆中对”和《三国演义》的重要意义,讲座将直播让更多人能参与。名人大讲堂此前已成功举办多场讲座,吸引众多观众,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947.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