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迷信摆摊神话,走好自己的路!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系研究生费宇退学摆摊卖土豆泥的故事,探讨了舒适圈的定义,同时列举了近年来一些摆摊成功的案例,并提醒人们不要迷信摆摊暴富的“神话”,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正确选择。

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东区北门,热闹的摆摊队伍中,有一个年轻小伙的摊位格外显眼。只见他的摊位前,排队的人群把周围挤得满满当当,大家都在期待着品尝美味。

这位摊主名叫费宇,一年前他还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系的研究生。去年2月,他毅然决定退学,渴望换一种生活方式。此后在家待业的一年里,他不断思索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摆摊卖土豆泥。

当费宇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时,父母很不理解,周围也投来了世俗的眼光。然而,费宇并没有因此退缩。自3月10日正式摆摊以来,他已经组建起两个粉丝群,拥有了近千名粉丝。“第一天来支持我的人里面,熟人非常多。一个多小时就卖光了所有土豆泥,营业额有700多元。”(据3月21日封面新闻)

别迷信摆摊神话,走好自己的路!

费宇在摊位上制作土豆泥(图源:封面新闻)

不得不说,费宇的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复旦大学是国内顶尖学府,考研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费宇能顺利考上,足以证明他的实力和努力。但他却从这条众人梦寐以求的道路上果断退出,选择了看似更“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他这种不畏惧改变,敢于打破常规,勇敢追求内心真正向往生活的魄力,实在值得我们佩服和尊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这句话,只要直面内心的呼唤,勇敢迈出脚步,就能开启人生的新旅程。

有人评论说,很羡慕费宇敢于跳出舒适圈。但实际上,一个人的舒适圈并非完全由外部环境、世俗标准和他人评价决定,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内心体验。大众普遍推崇的路径、体面光鲜的学历、可预期的稳定工作,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是舒适圈,但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只有当个性和才华得到充分发挥,每天都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舒适圈。

显然,费宇此前的研究生生活和专业学习,没能激发他的兴趣和动力,反而让他感到不适和迷茫。但决定摆摊之后,他发掘出了自己在销售方面的天赋,并且愿意从头学起,做最基础的体力活,积极探索提升销量的办法。这个选择在外人看来可能不够“体面”,但对他而言,或许才是真正的舒适圈。因为感到舒适,所以他动力十足;因为有动力,所以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近年来,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摆摊神话”不断涌现。比如最近很红的90后小伙小袁,自称摆摊炒饭日赚2000元,全年无休年入50万,引发了全网热议;中山大学的几名哲学硕博生摆摊卖烤肠,将其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次探索;浙江义乌一对“95后”夫妻摆摊自称日收入9000多元,被质疑后称当天是因为录节目生意特别好,但平时日营业额也有六七千元。在社交平台上随便搜索,都能找到一大堆靠摆摊“日入几千”“月入过万”“逆天改命”的帖子。

这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做生意很简单,只要愿意“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放开手脚去干,就能轻松赚大钱。这种想法实在太天真。早有媒体调查过,摆摊做小餐饮能月入过万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创业过程中陷阱重重,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困境,非常考验人的吃苦精神和抗压能力。

俗话说“莫言暴富能轻易,汗透衣衫见短长”。如果仔细研究那些摆摊成功的案例,就会发现,火爆的情况往往只是一时的,长远发展还有待观察。而且,大多数摊主一天工作时间很长,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很多经验和教训都是在失败中积累的。此外,大部分生意好的摊主还会兼做直播、发短视频、运营自媒体,有时候把故事讲得夸张一些,也是为了吸引粉丝、增加收入来源。所以,我们不能偏听偏信,有些精神可以学习,但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要及时摒弃。

我们当然可以欣赏和学习那些摆脱固有观念、活出自我风采的态度,但千万不要迷信摆摊一夜致富的“神话”。如果想效仿,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想法和特长,调查市场的真实情况,评估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是真的想做,再做决定。否则,头脑一热盲目跟风,不但找不到人生的正确方向,还可能让自己陷入困境。

“摆摊”的风再大再狂,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领域站稳脚跟。每个人对生活的认知不同,成功的路径也各不相同。别人的故事看看就好,最重要的是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本文通过讲述复旦研究生费宇退学摆摊的故事,探讨了舒适圈的概念,并结合当下众多摆摊成功的案例,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迷信摆摊暴富的“神话”。我们应学习勇敢追求自我的精神,但在做选择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谨慎决策,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650.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