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肺栓塞谜团,守护肺部健康,别小看肺栓塞,它可能就在你身边

本文详细介绍了肺栓塞这一疾病,包括其定义、形成原因、高危人群、危险信号、急救指南以及常见认知误区等内容,同时给出了预防肺栓塞的相关建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存在着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健康隐患,然而实际上它们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肺栓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肺病科)谭光波主任介绍道,全球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会发生静脉血栓,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发展为肺栓塞。这种急症的死亡率高达30%,不过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救治,死亡率可以降低到8%以下。

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指的是肺动脉或者它的分支被血栓块堵塞的一种疾病。这里的血栓块可以是血凝块、肿瘤、脂肪碎片或者空气,通常是来自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下肢静脉形成的血凝块。它起病急、危险性高,堪称呼吸道的“沉默杀手”。

哪些原因容易形成肺栓塞?

1. 血流淤滞:当人久坐或者卧床时,静脉血流速会降低50%。

2. 血管损伤:手术或者外伤会导致内皮脱落。

3. 血液高凝:肿瘤患者或者孕妇的凝血因子会增加2 – 3倍。

高危人群有哪些?

1. 长期卧床、刚做完手术或者骨折的小伙伴。

2. 久坐不动的朋友们,比如长途旅行的人、办公室伏案工作的人群。

3. 肥胖者、孕妈妈、肿瘤患者。

4. 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激素类药物的朋友。

5. 有血栓家族史或既往有血栓病史的小伙伴。

危险信号:别让身体悄悄报警

呼吸科副主任刘俊提醒大家:肺栓塞的症状多种多样,一旦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典型表现:

1. 呼吸困难:活动后症状会加重,休息也无法缓解。

2. 胸痛:深呼吸或者咳嗽时会有刺痛感,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心绞痛”。

3. 咯血:会出现少量鲜红色血丝痰。

4. 晕厥或意识模糊:这是脑供血不足的警报。

5. 心跳加速、血压下降:要警惕休克症状!

容易被忽视的警报:

小腿不对称肿胀(相差大于3cm就需要警惕)、“濒死感”焦虑(这是肾上腺素飙升的生理反应);发热伴D – 二聚体升高(达到500μg/L就要进行排查)。

急救指南:与死神赛跑的正确姿势

黄金1小时行动方案:

1. 拨打120时强调:“患者疑似肺栓塞,已出现[具体症状],需要溶栓绿色通道” 。

2. 精准体位管理:

如果患者没有休克,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 – 45度);如果患者已经休克,采取中凹卧位(头胸抬高20度,下肢抬高30度)。

3. 禁忌事项:

禁止口服任何药物(会影响后续抗凝);禁止热敷或挤压下肢(会使血栓脱落风险提高40%)。

常见认知误区

误区1:年轻人不会得。

纠正:20 – 40岁病例占比逐年上升15% 。

误区2:症状消失 = 痊愈。

纠正:30%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误区3:溶栓最危险。

纠正:新型靶向溶栓剂出血风险小于3% 。

谭光波主任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血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长途旅行时穿上弹力袜。

2. 坐姿“隐形运动”:每30秒进行10次踝关节旋转。

3. 饮食抗凝:每天摄入200g深色蔬菜(保证维生素K稳定摄入) 。

4. 控制三高,戒烟限酒。

5. 术后血栓预防:术后24小时开始进行踝泵运动(勾脚-绷脚);卧床期间定时翻身按摩。

6. 孕产妇:避免长时间站立,怀孕28周后改用侧卧睡姿(减少子宫对静脉的压迫), 分娩后6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7. 肿瘤患者:定期筛查血栓风险。化疗期间每周监测D – 二聚体。

破解肺栓塞谜团,守护肺部健康,别小看肺栓塞,它可能就在你身边

本文全面介绍了肺栓塞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危害、成因、高危人群、症状、急救方法、常见误区以及预防措施等。我们要对肺栓塞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以保障生命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028.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