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西湖大学湖心讲堂首次走出杭州,在郑州黄河迎宾馆会议中心开讲。众多学界大咖参与此次春季公开课,围绕AI语境下科学与艺术展开深入探讨,包括人工光合作用研究、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等内容,同时还提及了杭州创新环境以及创作者们的感受。
在暮春的3月29日,郑州刚刚经历了一场倒春寒,室外依旧春寒料峭。然而,在黄河迎宾馆会议中心内,却是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西湖大学湖心讲堂跨越900公里的距离,首次走出杭州,来到中原大地,在这里播撒下科学与艺术的种子。公开课现场座无虚席,每一位听众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那股求知的热情如同火焰一般,“点燃”了整个会场,一场精彩绝伦的科学与艺术的二重奏正在激情上演。
此次春季公开课可谓是大咖云集。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人工光合作用领域的权威专家孙立成,以及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美学家兼教育学家周海宏,作为本次公开课的湖心贤达,分别带来了主题讲座。孙立成教授的讲座题目是《人工光合——从梦想到现实》,他用一个又一个通俗易懂且生动形象的例子,向现场观众详细解释了其团队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所进行的研究。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平平无奇”的温室气体如何成为影响人类在现代环境中生存的元凶,以及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多挑战,还有科学家们为应对这些挑战所付出的努力和开展的工作。
周海宏教授则以《AI时代为什么更需要音乐教育》为主题,围绕“感性素质”这一核心,深入讨论了美育在现代教育体系和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所列举的案例贴近生活实际,语言诙谐幽默,使得整个会场掌声和笑声不断,知识和理念就在这欢快的气氛中如潺潺流水般流淌进每一位听众的心中。
在湖心讲堂的对谈环节,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与西湖大学人工智能领域教授张岳,与两位学者同台交流,漫谈AI语境下科学与艺术的共振交融。对谈现场,施一公称,AI正在全方位走进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科学领域、艺术领域,还是家庭生活,都能看到AI的身影。他还分享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使用AI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世界。”
张岳教授则以更专业宏观的角度为大家解读人工智能。他表示,可以像认识电力、机械一样去认识人工智能,“它就像一种基础设施,作为我们使用的工具,会给社会带来生产力的改变,能够提高劳动效率,也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里,人工智能可能会在工作方式、社会组织等方面带来较大的改变。张岳教授指出:“从教育角度来看,除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还要确保人工智能对人类是安全的、可靠和公平的。”
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人类现有的技能和所做的工作这一问题,张岳教授以自动驾驶举例。当自动驾驶车辆遇到一个从未见过的突发情况时,它的反应是立即停下;而作为一个正常人类,会分析突发情况是否有危险,进而选择是否继续前进。张岳教授解释道:“差异就在于人类思维中的因果性,这是人类思维认知里的习惯,总让我们进行推理和假设;而人工智能是通过大量统计的方法来学习。”
施一公教授也举例说明人工智能的强大,知名人工智能AlphaFold能够预测普通蛋白质的结构等,他表示:“这样颠覆性现象的出现,我是非常开心的。”他还在现场感慨,如果按照以前的知识积累和科学研究进程,世界上有相当多的学者需要花几年甚至几十年、毕生的精力去攻克一个个“山头”。而人工智能的出现,以极快的速度取代了大部分学者需要做的工作,大量的时间被解放出来,学者们可以更精彩地探索以前从来不能想象的科学问题。不过,施一公教授也提出疑问:“只不过,人工智能一直向前发展,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针对音乐领域,周海宏教授认为,人类始终都会有音乐表演,也会一直有人欣赏,“因为个人的感受不能被机器取代”。
在互动环节,记者提问:最近杭州诞生了类似“六小龙”这样的创新型企业,西湖大学也诞生于杭州,发展也很快,是什么促进了这么多创新体的产生?孙立成教授认为,在西湖大学抑或在杭州,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于营造的宽松环境:“这里允许失败。”有了好的想法,可以大胆去做,不用顾及太多。孙立成教授坦言,在做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学校还是政府,会给予鼎力支持,关键时还会雪中送炭。
施一公教授借用周海宏教授关于“感性素质”的发言:“放在杭州这个城市身上很合适,这是一个感性素质很高、审美很好的城市。”张岳教授也认同大家对杭州为了留住人才做的一切努力,他说:“重要的一点是,不会打扰你,让你有充足的空间做事,这已经是一种很大的帮助了。”
顶端新闻携手10名创作者,共同参与了此次的湖心讲堂。河南人民政府原参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贺建委说,此次的湖心讲堂,在多学科上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让他感触良多,“活到老学到老,人工智能是新鲜事物,我们要抱着拥抱的姿态去学习、生活”。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说,西湖大学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值得借鉴,湖心讲堂这样珍贵的授课,希望能多多让河南学子受益。
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对艺术领域,特别是插画创作有全新的颠覆。创作钢笔画多年的顶端创作者刘炳晗说,尽管AI已经取代不少艺术创作,但AI学习的终究是人类的思想,“就像顶端新闻此次给创作者一个接触最前沿思想和知识的机会,感谢顶端新闻平台,与大师近距离接触,感受多学科知识的思想碰撞,让我受益匪浅”。
3月29日西湖大学湖心讲堂在郑州开讲,众多专家围绕AI语境下科学与艺术展开讨论。孙立成介绍人工光合作用研究,周海宏强调音乐教育重要性,施一公、张岳等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影响。此外,还提及杭州的创新环境以及创作者们参与活动的收获,展现了科学、艺术与AI相互交织的魅力及发展思考。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