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关注的背景,介绍了河南召开全省食品安全会议的情况,包括会议目的、“管”的具体措施,如严格标准、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行刑和行纪衔接等,强调以常态化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在当下,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汉堡来说,部分连锁快餐店竟然被曝光使用过期食材,这一现象着实令人担忧。面对如此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河南迅速行动起来,召开了全省食品安全会议。此次会议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在保障食品安全这件事上,一方面商家自身要提高自觉性,主动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另一方面,政府的监管力度必须到位,确保市场上的食品符合安全标准。会议现场,35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良策。
那么,究竟该如何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呢?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严谨且有效的措施。首先是制定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厉的处罚以及最严肃的问责机制。例如,对于那些违规且不符合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从源头上就禁止其进入市场。通过可以溯源的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直接切断问题食品的源头,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此外,还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信用黑名单制度。一旦某个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企业会受到处罚,企业的负责人也会面临相应的惩处。而且,当企业未来有融资需求时,处于黑名单的企业将会受到限制。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将实行从业禁止,甚至是终身禁业。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造成了恶劣影响,相关责任人可能终身都无法再进入食品行业。
此次会议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强化行刑衔接和行纪衔接。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好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的衔接,以及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的衔接。举个例子,当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黑作坊时,不仅会对涉事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还会联合纪检部门,专门查处监管不力的行为。纪检部门的介入,使得官方的监管更具威慑力,能够有效避免监管过程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
回顾刚刚过去的3·15,我们看到相关部门及时查处了一大批违规企业,这固然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日常监管,以常态化监管替代“运动式整治”,以“社会共治”替代“单兵作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本文围绕河南召开全省食品安全会议展开,介绍了会议针对近期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包括严格标准、建立黑名单、强化行刑和行纪衔接等,强调日常监管和社会共治的重要性,旨在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