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孜州巴塘县人民医院,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医务工作者与当地医护团队紧密配合,成功为一名右肾破裂患者实施紧急手术的故事。同时介绍了双流区持续3年的“组团式帮扶”攻坚行动对提升巴塘县医疗救治能力的积极影响。
近日,一场紧张刺激的生命救援战在甘孜州巴塘县人民医院激烈上演。这场救援跨越了500公里的距离,是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医务工作者与当地医护团队携手合作的成果。他们仅用2个小时,就成功为一名右肾破裂患者实施了紧急手术,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书写了“大病不出县”的精彩救治案例。
大雪封山下的“生死时速”
当日中午,建筑工人李某在工地不慎滑倒,导致腰背部遭受重伤。经诊断,他被确诊为“右肾破裂伴腹膜后巨大血肿”,失血量高达1000ml。当时正值初春,大雪封山,若要将患者转诊至成都,需要13个小时的车程,而且道路随时都有可能中断。患者的情况十分危急,已经濒临失血性休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医务工作者李磊、赵良松迅速对患者进行会诊。他们当机立断,决定就在当地进行手术。李磊坚定地说:“每耽误一分钟,患者生存的希望就减少一分。”随后,李磊团队与巴塘县医院外科医生邓海涛、刘丹平组成了联合手术组。18时,他们紧急开展了剖腹探查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们精准地切除了碎裂成三块的右肾,并彻底结扎血管以控制出血。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2小时,术中出血量为300ml。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预计3月31日即可出院。
33人医疗团托起高原“生命防线”
这场成功救治的背后,离不开双流区持续3年的“组团式帮扶”攻坚行动。自2021年起,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华西空港医院累计派驻33名医务工作者驻点巴塘。他们通过“师带徒”“多学科联合诊疗”等模式,重点强化了当地的创伤急救能力。2023年,该院创伤中心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后,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时效提升了40%,死亡率下降了32%。
巴塘县医院普外科主任刘丹平表示:“过去这类手术必须转院,如今我们已建立从急救到康复的全链条体系。”创伤中心标准化流程与双流专家“手把手”的带教,让县域的救治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数据显示,该院近一年完成Ⅲ、Ⅳ级手术量同比增幅达65%。
患者家属在术后探视时,含泪感慨:“医生们用专业给了我们安全感!”患者李某也激动地说:“没想到高原县医院也能做这样的大手术。”巴塘县人民医院院长周智称,此次救治是“大病不出县”医改目标的生动实践。“未来医院将深化创伤、胸痛等五大中心建设,依托对口支援持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百姓筑牢生命健康屏障。”
本文通过讲述巴塘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右肾破裂患者的案例,展现了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与当地医护团队的紧密协作和专业能力。同时,强调了双流区三年“组团式帮扶”攻坚行动对提升巴塘县医疗救治能力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大病不出县”医改目标的积极实践和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