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在本轮供暖季的天然气保供情况,包括生产规模、前期准备、技术创新、产能建设、储气库运营等方面,展现了其为保障北方地区温暖过冬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卓越贡献,同时提及当下为下一个供气高峰期所做的准备工作。
阳春三月,鄂尔多斯盆地开始渐渐苏醒,春意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悄然萌动。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按照惯例,陆续停止了供暖。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供暖季里,天气形势极为严峻,多次遭遇寒潮和强冷空气的侵袭。然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未雨绸缪,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全力以赴应对这场“保暖硬仗”。
有这样一群可敬的采气工人,7000余名长庆采气人坚守在生产一线,不畏严寒与困难,默默付出。而那2万多口气井,也如同不知疲倦的“战士”,开足马力生产。整个供暖季下来,长庆油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00亿立方米,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这一意义重大的“温暖工程”。
其实,早在入冬之前,长庆油田就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对300多座厂站、3万多公里的天然气集输管网进行了全方位的“体检”,就像医生为病人做全面检查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确保整个天然气供应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摄影:黄陈晨)
走进长庆油田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那巨大的电子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数据曲线实时跳动,仿佛是气田生产的“脉搏”,清晰地显示着靖边、榆林、苏里格等气田的生产动态。长庆油田生产运行部油气集输科负责人王瑛罡介绍说:“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我们保持着高强度的生产节奏,日均生产天然气达1.5亿立方米以上,在供气压力最大的极限峰值时,日产量更是达到了1.66亿立方米。这样稳定且可观的产量,为下游用户温暖过冬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在供气高峰期,长庆油田的储气库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就像一个个巨大的“地下粮仓”,日均采气量始终保持在900万立方米以上稳定运行。陕224储气库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调峰作用。(摄影:黄陈晨)
长庆油田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拥有“半盆油、满盆气”的丰富资源禀赋。但这里也是国际上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超过85%的天然气资源属于致密气。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得高效开发天然气资源的难度极大,就像是要打开一个被重重锁住的“宝藏盒子”。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长庆油田把增储上产的重心放在了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上。科研人员们经过不懈努力,创新形成了三维地震等6类30项主体技术,成功解开了致密气开发技术这一复杂的“谜题”,积累并形成了天然气持续上产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能建设方面,长庆油田统筹规划、积极推进。他们加快新井投产步伐,在本轮供暖季累计投产新井超过2200口。这些新井就像是新鲜的血液,为天然气生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摄影:长庆宣)
自2010年以来,长庆油田的天然气产量实现了飞跃式增长。当年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跃居我国最大产气区。此后,它一路加速发展,建成了国内首个500亿立方米大气区,并且连续十五年保持国内第一大产气区的地位,平均每年净增长超过20亿立方米。在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长庆油田就像保障民生的“压舱石”,稳稳地守护着千家万户的温暖。
在寒冷的冬日里,长庆采气人不惧严寒,他们踏雪巡线,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处天然气集输管线。他们的身影在皑皑白雪中显得格外坚定,只为确保天然气集输管线安全平稳运行,让温暖能够顺利送到每一个用户家中。(摄影:长庆宣)
为了确保本轮供暖季天然气能够稳定供应,长庆油田在去年冬供结束后,就迅速开启了新一轮的部署工作。他们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精心编制保供方案,气田稳产、产能建设、地面集输系统优化等多项保供工作齐头并进。入冬前,除了对厂站和管网进行“体检”外,他们还按照不同气井的“脾性”,对生产进行分类优化,为每一口气井量身定制生产方案,确保每一口气井都能以最佳状态应对冬供这场“大考”。与此同时,长庆油田把新井作为保供的重要支撑点,大力实施大规模天然气产能建设,加快新井投产步伐。在本轮供暖季,累计投产新井超2200口,日增产最高达到3000万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和供给能力得到了持续提升。
迎着凛冽的寒风,长庆采气人依然坚守在找气采气的一线岗位上。他们用实实在在的产量,保障了下游用户的用气需求。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天然气的家庭。(摄影:长庆宣)
前文提到的储气库,作为应对冬季供气高峰的重要保障设施,长庆油田对其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保证天然气在极端条件下能够供得上、稳得住,长庆油田储气库群按照“早注多注”的原则,科学制定注采计划。本周期累计注气超1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5%以上,超额完成了年度注气任务。在供气高峰期,长庆储气库群日均采气量保持900万立方米以上运行,其中陕224储气库上调至156万立方米/日的高位运行,极大地缓解了供气压力,有力地保障了冬季用气需求。
气田开发事业部储气库管理科负责人孙岩岩介绍说:“长庆油田4座储气库具备12.8亿立方米的调峰能力,日最大调峰产量达到116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这为守护万家温暖增添了坚实的‘底气’。”
眼下,虽然供暖季已经结束,但长庆油田并没有丝毫懈怠。天然气产能建设、隐患治理、电气春检等工作陆续开启,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有条不紊地为下一个供气高峰期积蓄力量。特别是在3月伊始,全国多地迎来“倒春寒”,宁夏、陕北等生产区域遭遇强降雪。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长庆采气员工逆寒而战,积极做好设备防冻、管线巡护、应急抢修等工作,确保在关键时刻天然气供应量一方不少。
本文围绕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在本轮供暖季的天然气保供工作展开,详细阐述了其在生产规模、前期准备、技术创新、产能建设、储气库运营等多方面的举措和成果。长庆油田凭借科学的规划、先进的技术、员工的坚守以及对储气库的有效管理,圆满完成了供暖季保供任务,保障了北方地区用户温暖过冬。同时,在供暖季结束后,长庆油田迅速投入到下一个供气高峰期的准备工作中,展现出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稳定和民生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