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战火下:民众的绝望与国家的困境

本文聚焦巴以冲突,详细描述了停火协议生效后双方仍波折不断、以军空袭加沙地带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展现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民众在战火中遭受的苦难,包括生活的不安、失业与失去家园等,同时阐述了冲突对以色列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

在耶路撒冷的一家咖啡馆内,一位以色列中年女子达娜满脸忧虑地对记者说道:“我感觉整个社会仍旧被压抑的氛围所笼罩,完全看不到前路究竟在何方。”说着,她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份报纸,随意翻看了几眼,随后无奈地叹息着合上了报纸。

早在1月19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的停火协议正式开始生效。然而,在接下来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双方围绕停火第一阶段“换人”的事宜却波折不断。更为糟糕的是,在第二阶段停火时间和方式都还未确定的情况下,18日凌晨,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发动了空袭,此次空袭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达娜感慨地说,即便在停火期间,从新闻报道里依然能看到“厮杀与斗争、流血与呐喊”。她无奈地表示:“在这片土地上,动荡和苦难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

战火的肆虐让人们根本无法享受到真正的安宁。加沙地带几乎被炸成了废墟,这使得巴勒斯坦人重建家园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而且,加沙还面临着被“清空”“接管”的严重威胁。在约旦河西岸,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变得越发频繁和激烈,死亡人数持续不断地攀升,甚至有媒体悲哀地感叹“西岸地区正在变成第二个加沙”。而在以色列境内,持刀袭击、枪击、汽车冲撞乃至公交车爆炸等事件频繁发生,整个社会弥漫着不安与恐惧的氛围,人们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自停火协议生效以来,哈马斯释放、归还了38名以色列和其他国家被扣押人员或遗体,以色列则释放了约1900名巴勒斯坦在押人员。以色列方面声称,仍有59人被巴武装组织扣押在加沙地带,其中24人据信还活着。

忧虑的情绪在以色列社会迅速蔓延开来。在位于特拉维夫的国防部门前广场上,成千上万的民众会不时举行集会示威活动,他们纷纷呼吁政府继续执行停火协议,推动所有被扣押人员能够获释。

一位身穿带有反战标语T恤的以色列工程师埃迪对记者坚定地说:“我们不能把两地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也不应将解救被扣押人员的诉求与加沙的苦难分开讨论。”在他的身后,一块巨大的标语牌格外醒目,上面写着:“够了!结束战争!”

战争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取消了十几万名加沙及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在以工作许可,来自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的苏卡尔就是其中之一。过去17个月,苏卡尔一直处于失业状态,长期没有稳定的收入让他的生活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而近期以军在杰宁的军事行动更是让他失去了自己的家园。眼下正值穆斯林斋月,他只能带着妻子和四个孩子暂居在一间大学宿舍里,往年家中的欢声笑语如今已成为令人心碎的回忆。

苏卡尔低声说道:“我们一无所有地逃离了家园,未来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与此同时,持续不断的冲突给以色列经济带来的冲击也日益明显。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色列经济增长率降至1%,而国防支出却飙升了43.3%。

202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比较数据显示,与该组织的其他成员国相比,以色列的食品价格平均高出52%。进入2025年后,以色列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加税措施,这让许多家庭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据当地媒体报道,约27%的以色列企业因战争影响将部分业务迁往海外。

在一家智慧交通公司担任高管的吉尔对记者无奈地说,以色列引以为傲的科技行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和软件工程领域,不少高技能人才正考虑或已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

吉尔低声说:“但现在恐怕还不是算经济账的时候,真正实现完全停火才是当务之急。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有未来的国家。”

本文深入剖析了巴以冲突停火后的复杂局势,揭示了战争给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民众带来的沉重苦难,包括生命威胁、生活困境等,同时也阐述了冲突对以色列经济造成的多方面冲击,如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企业外迁和人才流失等,强调了实现完全停火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36.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