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华为ICT大赛中国总决赛期间举办的ICT人才发展高峰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ICT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多位政府、教育界、产业界代表参会并发表观点,同时还发布了相关教材,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与未来方向。
[中国,南京,2025年3月30日] 3月29日,在第九届华为ICT大赛中国总决赛火热进行之时,一场聚焦ICT人才培养的重要盛会——ICT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东南大学盛大举行。该论坛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主办,东南大学与华为联合承办。此次论坛紧密围绕人工智能时代ICT人才培养新路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AI时代课程体系改革等核心议题展开。来自政府、教育界、产业界以及高校的600余位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数字人才培养的未来方向,并达成了重要的行业共识。
江苏省南京市市长陈之常出席了此次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在致辞中着重强调,要构建“理论 + 实践 + 创新”的立体化培养体系,产教融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东南大学积极作为,通过共建ICT学院、成立联合实验室、举办ICT大赛等一系列举措,为学生们创造了接触前沿技术、参与真实项目的宝贵机会。在AI时代的浪潮中,这些努力助力学生成长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东南大学展望未来,期待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迈向新的高度。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潘漫参与了论坛相关活动。
华为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曹既斌在致辞中表达了华为的坚定信念:“技术为根,实战为魂,产业牵引”。华为始终坚持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建立联合实验室,以实战育人。截至目前,华为已与全国650多所高校建立了ICT学院,并通过虚拟教研室、AI实习生计划、创新训练营等丰富多样的项目,让20多万名学生在实战中掌握了前沿技术。未来,华为期待与更多高校展开合作,通过融合创新,共同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也来到了论坛现场。
东南大学教务处负责人陆金钰分享了东南大学在“AI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方面的经验。他指出,学校通过构建交叉学科专业群、开设高阶课程、开发新型教材、搭建智慧课程平台等一系列措施,用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些举措促进了教师教学的精准化、高效化以及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执行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出版中心主任张龙参与了此次论坛。
华为ICT战略与业务发展部总裁彭红华发表了主题为《产教融合,助力ICT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发展》的演讲。他提到,在实战化ICT人才培养方面,华为通过运营ICT学院、打造实战精品课程、举办华为ICT大赛、促进人才双选等方式,构建了全方位、实战化的ICT人才赋能体系,旨在培养千万数智人才。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昇腾AI + DeepSeek成果发布仪式。同时,发布了“新工科产学合作数字教材建设项目”基础软件系列。华为携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校联合打造了首批基础软件系列教材,包括《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基于openGauss》《openEuler操作系统教程》。该系列教程突破了传统纸质教材的局限,能够更有力地支撑资源动态更新、实现知识共享。华为公司服务Fellow、2012服务实验室主任孙虎参加了本次发布仪式。
此外,论坛还举办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圆桌会议。本次论坛汇聚了政、产、学、研、用各界专家,他们围绕人工智能新时代背景下ICT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度研讨。未来,华为将携手高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助力高质量数智人才培养,为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关键的人才支撑思路。
本次ICT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第九届华为ICT大赛中国总决赛期间成功举办,众多专家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时代ICT人才培养展开讨论并达成行业共识。东南大学、华为等各方分享了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与成果,还发布了相关教材。未来,华为与高校将继续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培养高质量数智人才。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