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的李王庄村和鲁岗镇前岗村,通过介绍两村因道路改善,分别在蔬菜和花卉产业上取得的发展成果,展现了乡村道路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
央广网新乡3月30日消息,再过一个多月,李王庄村那30多亩蔬菜大棚里种植的甘蓝,就要迎来丰收的季节啦。早在开始种植甘蓝之前,村里就已经和采购商签订好了订单,为这些甘蓝的销路早早地做好了打算。
李王庄村的地理位置很独特,它坐落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留光镇的东南处。村子的南边紧挨着天然渠,西边距离220省道也不过1公里。不过在过去,这里的农特产品却因为交通不便,很难顺利地走出“田头”,就像被束缚住了手脚一样,难以实现更大的价值。
瞧,李王庄村蔬菜大棚里的甘蓝,一株株都长得特别喜人。(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一条条平坦又整洁的水泥路、柏油路,就像一条条温暖的纽带,不仅通向了家家户户,还一直延伸到了田间地头。这些道路就像是村庄发展的活力源泉,不断地为村庄注入新的能量,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全新的商机。
村民孙自民看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甘蓝,脸上乐开了花,他笑着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村里的路畅通了,我们采用订单种植模式,农产品再也不用愁销路了。”
在封丘,道路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模式,哪里特色产业发展有需求,农村公路就延伸到哪;公路延伸到哪,产业就跟到哪。在鲁岗镇前岗村鲁陈路东,封丘豫封花卉批发市场成了村里最有人气的地方。
这里可是豫北地区最大的多肉植物种植及精品花卉生产培育基地呢。每天都有几十位村民在这儿忙碌地工作着,而来采购的客商也是接连不断,热闹极了。
一盆盆色彩斑斓的多肉植物,被工人们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大棚里,那景象别提多好看了。(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
10多年来,这个基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地里的植物从原来单一的多肉,逐渐扩展到了各类花卉,大棚面积也从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了2万多平方米,销售额更是翻了好几番。这一盆盆小小的多肉,在这里真的开出了“致富花”。
从李王庄村的“蔬”途,到前岗村的“花”路,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就像一条条金色的丝线,不仅连通了村庄与城市,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致富路。
本文通过讲述李王庄村甘蓝种植和前岗村花卉产业的发展,突出了乡村道路建设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道路的畅通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还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壮大,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从“田头”到市场的有效连接,铺就了乡村致富的康庄大道。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