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镇垃圾分类:闭环帮扶与智慧监管的创新实践

本文聚焦区镇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详细介绍了闭环体系升级对新建小区帮扶的优化,以及智慧监管升级下推出的四项便民举措,展示了区镇在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满足居民需求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闭环体系升级,优化新建小区帮扶

区镇垃圾分类:闭环帮扶与智慧监管的创新实践

在当下,新建小区(包括商品房及安置小区)存在着垃圾分类设施标准不统一、责任衔接不顺畅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区镇积极创新,建立了多部门协同移交帮扶机制。参与其中的部门有综合执法、建设、政法、社会事业以及9个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通过这一创新机制,借助“三张清单”实现了全流程的标准化管理。

首先是第一张规划清单,起到前置指导的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制定了《垃圾分类项目建设清单》,在项目规划的初期阶段,就明确了分类亭房的选址、归集点的功能分区等一系列技术标准。这使得新建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从规划源头就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是第二张验收清单,有着刚性约束的功效。严格落实“三同时”联合验收机制,工作人员对照清单项目逐一进行现场检查。如果项目不达标,且不进行整改,那么就不会承接该项目。这种严格的验收机制确保了新建小区垃圾分类设施的质量。

最后是第三张责任清单,实现了全程绑定。通过《承接查验备案表》,进一步压实了房企的责任。同时,对物业实施“培训 + 验收 + 考评”的全流程监管,确保责任能够无缝衔接,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

通过这种创新的工作机制,目前已经完成了17个新建小区的标准化验收工作,并且对20个在建项目进行了全周期的指导,为新建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监管升级,夯实物业主体职责

区镇垃圾分类:闭环帮扶与智慧监管的创新实践

区镇垃圾分类:闭环帮扶与智慧监管的创新实践

区镇始终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积极推陈出新,推出了四项便民举措,让居民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一是延时投放便民举措。在152个居民小区、523个投放点位开启了垃圾过时投放服务,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午间时段。这一举措有效破解了居民与垃圾投放时间“错位”的难题,让居民能够更加灵活地投放垃圾。

二是流动回收增效举措。以“车”代屋,利用24辆流动回收车,提供“定点 + 上门 + 流动”的多样化服务。这满足了沿街商铺及零散住宅楼等特殊类型小区居民的投放需求,提高了垃圾回收的效率。

三是智慧回收惠民举措。在西湖苑、大菜巷2个小区的回收小屋推行“线上预约 + 线下交投”模式。这种模式效果显著,日均交投量超过120单,回收量日均超过2吨,满足了小区及周边1.2万余户居民的交投需求。同时,同步开展大件垃圾免费清运工作,解决了居民群众大件垃圾“无处安放”的难题。

四是宣教品牌聚力举措。配合打造“朝夕同行”宣教品牌,通过杨舍镇“绿邻工作室”组织跨代际实践活动。以老少携手、寓教于乐的形式,推动垃圾分类绿色理念扎根家庭。目前,该活动已经辐射约20个村社区,惠及1200余人次。

区镇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两大升级举措。一方面通过闭环体系升级,利用“三张清单”对新建小区进行帮扶,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完成多个小区的验收和项目指导;另一方面以智慧监管升级,推出四项便民举措,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满意度,推动绿色理念传播。这些举措展现了区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有助于提升整体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361.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