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展开,详细阐述了政策的集成协同发力、金融机构优化产品满足消费需求以及强化风控守住底线等方面内容,展现了在政策引导下金融领域为提振消费所做出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早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各项重点任务的首位,并且明确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政策集成 协同发力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不仅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更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指出:“202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可观的增长,但从中长期来看,我们需要实施结构性的改革举措,才能将短期政策与促进长期增长有效结合。消费结构的问题由来已久,因此需要综合性的结构改革举措。”他认为,《方案》为国内需求的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也为未来中长期内实现更可持续与更平衡的增长奠定了良好开端。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表示,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方案》要求,会同金融监管等部门,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强化金融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车士义进一步强调,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要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同时,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且将支持服务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为提振消费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他指出,这是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量发生变化后的必然选择,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奠定基础。
此外,还要打好消费政策组合拳,支持消费供给提质惠民。车士义表示,人民银行将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大对文旅、养老、体育等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促进消费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等专业化金融服务,促进提升消费供给质量和能效。推动金融与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政策共同发力,支持增加高质量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群众消费满意度。
优化产品 满足消费
《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车士义表示,人民银行将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差异化的消费需求。
董希淼认为,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以更好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可以围绕汽车、住房、家电、餐饮等消费关键领域,进一步丰富消费信贷的使用场景,特别是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措施与消费信贷产品有机融合。
记者从中国农业银行了解到,该行紧跟国家提振消费政策,以更大力度推进“扩内需、促消费”。围绕汽车、家电、家装、养老、文旅及新型消费等重点领域,构建了“政策快协同、场景深融合、科技强赋能”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举措,不断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截至3月17日,农业银行包括信用卡在内的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达到1.33万亿元,年增量为270亿元,居同业第一位。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工商银行调动全行资源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5年2月末,个人消费贷款历史累计投放已超1.7万亿元,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781亿元,较年初增加108亿元。”接下来,工商银行将深入研究不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行为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以具体的消费场景为切入口,分类施策、协同联动,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持续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中信银行也积极响应提振消费的政策导向,深耕大额消费场景,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新能源汽车、家庭装修等大宗消费领域的消费升级。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强化科技赋能,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贷款流程,持续增强消费金融产品的可得性和便捷性,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体验,以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消费升级。
车士义表示:“还要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扩大消费领域资金供给。”人民银行将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用于消费领域。支持金融机构以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大汽车贷款、消费贷款投放。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强化风控 守住底线
在大力开展消费贷业务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防范过度借贷、资金挪用、不良率攀升等问题,成为了业内关注的重点。《方案》在“强化信贷支持”方面明确提到,要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董希淼认为,部分银行为扩大市场份额,主动降低消费贷款利率,以吸引更多客户。总体而言,消费贷款利率降低有助于降低金融消费者的利息支出,增强消费者申请消费贷款的意愿,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
董希淼分析指出:“部分银行推出超低利率的消费贷款,通常针对优质客户群体,对客户职业、收入等有较高要求,风险总体可控。但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货币适度宽松使利率下行,银行资金成本降低,为降低消费贷利率提供了基础。各家银行通过降利率、提额度吸引客户,有助于减轻消费者利息支出压力、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但在低利率环境下,部分银行可能放松客户筛选标准,导致信用风险累积。
王蓬博建议:“不能一放了之,应该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信用状况,提供差异化的贷款额度。期限方面也应该更加灵活,针对不同场景和行业灵活设置期限,确保与客户的还款能力相匹配。”银行应加强风控水平,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严格审核贷款用途,避免过度放贷。此外,也应探索一站式金融服务,通过差异化定价、创新产品等方式,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摆脱对单一利率的依赖。
对于消费者而言,董希淼提醒,申请消费贷款要到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切不可因为利率较低就随意申请。申请消费贷款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应量力而行,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各金融机构也应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将金融科技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加快构建“科技 + 消保”体系,通过数智化技术赋能消保工作,驱动消保模式革新,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效能。
本文围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展开,介绍了政策集成协同发力的举措,包括货币政策支持和政策组合拳;阐述了金融机构优化产品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做法,如加大贷款投放、创新产品和服务等;同时也强调了强化风控守住底线的重要性,提醒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在开展消费贷业务时要防范风险,合理规划。整体展现了政策引导下金融领域为提振消费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