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个港口在1至2月的良好发展态势,包括沿海港口出口增长、新航线开通,内陆港口通过多式联运等方式提升效率,以及海关利用智慧设备助力通关等情况,展现了浙江港口的蓬勃发展。
01在2025年的前两个月,浙江多个港口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出口同比增长超20%,成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开门红”成绩单。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浙江各个港口齐心协力、积极奋进的成果,也为全年的外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更是传来好消息,新开通了马士基东非线,使得航线总数增至46条。航线的增加不仅拓展了港口的贸易范围,也吸引了更多的货物在此聚集。1至2月,该港区监管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41.3%,大幅的增长数据充分显示了金塘港区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
03台州海关积极引入智慧电讯检疫设备,开启了高效检疫的新模式。以往繁琐的船舶检疫工作,在智慧电讯检疫设备的助力下,仅需半小时即可完成。这一举措大大缩短了船舶非生产性靠泊时间,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为船舶的快速周转和货物的及时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04温州海关则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利用无人机和便携式探测器提升作业速度。在温州港乐清湾码头,5.1万吨进口煤炭顺利从“友利太阳(WOORI SUN)”号轮上全部卸入。温州海关关员运用无人机设备,对场所内煤堆进行全面巡检,全方位了解煤炭整体堆存情况,并通过便携式辐射探测器进行矿物放射性排查。这些先进设备的运用,为企业压缩了通关时间。1至2月,温州海关共监管66万吨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25.2%。
05湖州港作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它通过多式联运的方式,不断优化作业流程。3月20日,在湖州海关监管下,一艘装载着沙发等家具的集装箱货轮从长兴港缓缓出发,通过海河联运出口泰国。湖州海关为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依托安吉港、德清港、长兴港等内河港口,运用联动接卸、水水中转等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效提升了内河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1至2月,湖州港完成内河集装箱吞吐量16.8万标箱,同比增长24.4%。
除了沿海港口的出色表现,各内陆港口也开足马力,积极投入到外贸发展的大潮中。在嘉兴海宁港码头,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内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集卡车排队进港,完成通关手续放行后,场所内的集装箱通过龙门吊起吊至内支线船舶上,再由内河运输直达上海港,最后被装载到外轮上出口海外。借助智能化卡口和高清联网摄像头,海关实现了集装箱号、放行信息等自动采集比对,集卡车过卡可自动抬杆进出场,大大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
杭州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智慧海关建设,推进口岸智能化、便利化改革。他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为浙江建设世界一流强港贡献更多的力量,推动浙江港口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本文详细介绍了浙江多个港口在1至2月的发展情况,沿海港口出口增长显著,新航线开通,海关利用智慧设备提升作业效率;内陆港口通过多式联运等方式优化流程,提高运输效率。杭州海关也将持续发力,优化环境,助力浙江港口建设世界一流强港。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