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某文身案看“案说公共法律服务”的法治力量

本文围绕深圳市龙华区司法局在“龙华法治”微信公众号上线的“案说公共法律服务”专栏展开,介绍了该专栏通过典型案例诠释法律知识,推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转变的情况,着重讲述了首期以未成年人文身危害为主题的案例,以及专栏的其他设置和作用。

从孙某文身案看“案说公共法律服务”的法治力量

南都消息,记者张小玲,通讯员郭思秀、陈杏均带来一则重要报道。在深圳,有这样一件引人深思的事情发生:16岁的少年孙某,在没有告知家人的情况下,花费了千元去文身。后来,他因打架被刑事拘留,不过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这起事件得到了妥善化解。

深圳市龙华区司法局敏锐地察觉到未成年人法治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龙华法治”微信公众号精心上线了“案说公共法律服务”专栏。该专栏精心挑选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领域的典型案例,尤其把重点聚焦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内容上。它以“小案件”为载体,深入诠释“大道理”,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变得可触可感。这一举措推动了法治教育从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向“双向共鸣”模式转变,有力地助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法治保护体系。

专栏的首期主题为“别让文身刺痛青春”,以孙某的“成长遗憾”案例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未成年人文身的诸多危害。16岁的孙某为了追求所谓“炫酷”的形象,瞒着家人花了2200元进行大面积文身。然而,后来他因打架被刑事拘留。在处理这起案件时,检察院经过仔细核实发现,文身馆在未核实孙某年龄的情况下就为其提供文身服务,这明显违反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的相关规定。面对孙某证据薄弱、维权困难的难题,法律援助律师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从多个维度入手破解困局,最终将该案件妥善化解在诉前,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通过“案情还原 + 法律解析 + 社会启示”的三维叙事模式,“案说公共法律服务”专栏生动地展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此外,“案说公共法律服务”专栏还固定设置了“龙小司提醒”版块。这个版块以个案办理为切入点,发挥着重要的科普和督促作用。一方面,它向未成年人详细科普文身可能带来的终身性危害,如易感染、难清除、就业受限、易被标签化等;另一方面,它督促文身服务提供者严格落实身份核验义务,要求他们对未成年人坚决说“不”。通过发出司法建议,该专栏向行业乱象“示警”,从一个个具体的个案延伸到一类类问题,助力实现“解决一个问题、根治一类顽疾”的法治效能。

龙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孙某案件的成功化解,是我们践行‘保护一个孩子、规范一个行业、教育一片群体’治理理念的生动缩影。未成年人往往因为追求‘炫酷’形象而选择文身,但实际上,未成年人文身具有易感染、难复原、就业受限、易被标签化等危害。‘案说公共法律服务’专栏首期通过孙某的‘成长遗憾’,主要是想向青少年普及未成年人文身对健康、学业、就业的长期影响,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我们也想以此来警示商家严守法律底线。”

据了解,“案说公共法律服务”专栏上线后,始终以“贴近民生、聚焦热点、服务群众”为宗旨,采用“案件回顾 + 法理启示”的形式,将抽象的法条融入到“接地气”的生动故事中,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龙华区司法局计划在今年持续推出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案例,以“案说公共法律服务”栏目为纽带,呼吁家庭、学校、行业共同筑牢保护防线,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让法治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的坚实铠甲。

深圳市龙华区司法局上线的“案说公共法律服务”专栏,该专栏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通过多种叙事模式和固定版块,揭示未成年人文身危害,科普法律知识,督促行业规范。同时,借助专栏呼吁各方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助力构建未成年人法治保护体系。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281.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