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操作展开,介绍了央行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MLF加量续作等情况,分析了其体现的货币政策取向,还提及国债买卖操作现状及未来展望,最后预测二季度降准窗口有望打开。
在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公告显示,为了确保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始终保持在充裕的状态,在2025年3月,央行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这种特定的方式,开展了规模高达8000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相关数据清晰地反映出,在3月有7000亿元的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这一情况表明,当月央行针对到期的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进行了缩量操作,缩量规模达到2000亿元。不过,央行同时开展了3000亿元的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通过这种操作使得整体资金投放实现了加量,加量规模为1000亿元。除此之外,在当月,央行还对MLF(中期借贷便利)实施了加量续作,加量的规模为800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的采访时指出:“综合考量这两个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在3月,央行总共向市场注入了1800亿元的中期流动性。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对于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需要了解的是,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及MLF操作,是央行在每日根据一级交易商需求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之上,额外进行投放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手段。其中,国债买卖操作是在2024年8月落地实施的,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则在2024年10月开始执行。
从操作规模方面来看,自去年10月起,央行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操作规模分别为5000亿元、8000亿元、1.4万亿元、1.7万亿元以及1.4万亿元。
在国债买卖情况上,央行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王青对此进行分析,他认为这一现象表明当前政策面的一个关键重点在于遏制长债收益率过快下行的势头,从而控制可能由此引发的潜在金融风险。同时,这样做也是为了保留必要的政策调整空间。他预计,等到后期长债收益回到合理水平附近,并且政府债券市场的供求平衡得以恢复之后,央行将会重新启动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当前正值跨月的重要时间节点,除了进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之外,央行还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加大了流动性的投放力度。具体而言,在近半月的时间里,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货币投放,投放规模达到26805亿元,而到期回笼的资金规模为19379亿元,经过计算,净投放的资金规模为7426亿元。另外,在3月25日,央行对MLF进行了超额续作,续作规模为4500亿元,而此前在3月15日有3870亿元的MLF到期。
对于未来的情况,王青持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央行还会持续地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的方式来投放中期流动性,并且以买断式逆回购替代MLF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综合考虑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外部经贸环境的变化,以及现阶段存款增速偏低,银行还需要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他预计二季度降准的窗口有望打开。届时,央行也会进一步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的操作来加大中期流动性的投放规模。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3月央行开展买断式逆回购、MLF加量续作等流动性管理操作,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同时分析了国债买卖操作现状,预测后续操作走向。综合多方面因素,预计二季度降准窗口有望开启,央行将持续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