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到精神,栗二有追寻马航失联儿子的漫长之路

河北邯郸农民栗二有在儿子栗延林乘坐的马航MH370航班失联后,历经多年不放弃寻找儿子的故事。包括他从最初的实地搜寻到后来转向精神领域探索,以及众多马航家属群体共同的等待和坚持,展现了他们在悲剧面前不放弃希望的执着。

在2016年的那个中秋节,河北邯郸的夜晚静谧而安详。然而,一阵手机的震动却打破了这份宁静,将68岁的农民栗二有从睡梦中惊醒。

当手机屏幕亮起的刹那,栗二有仿佛被一股无形的电流击中,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发件人显示着儿子栗延林的QQ头像,而信息内容却仅仅只有一个字:“在”。

时光回溯到2014年3月8日,那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揪心的日子。栗延林所乘坐的马航MH370航班在印度洋上空突然消失,这一事件成为了全球航空史上最为神秘的悬案。

在儿子失联后,栗二有想尽办法去寻找线索。他曾托人追踪信息的IP地址,然而,每一次的努力都如石沉大海,最终一无所获。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是因为太过思念儿子而魔怔了,但对于栗二有来说,这一个“在”字,却像是某种来自“宇宙的信号”。他坚信儿子还在另一个世界活着,甚至在村委会门口贴上手写告示:“延林在另一个世界活着,科学家说这叫平行宇宙。”

从现实到精神,栗二有追寻马航失联儿子的漫长之路

栗延林的故事在河北农村曾是一个励志的典范。1986年,他出生于邯郸肥乡区北高村。父亲栗二有在铁矿打零工,母亲李秀芳则辛勤耕种着三亩薄田。

村里的人至今还记得,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总是带着课本下地干活,会利用休息时间在玉米叶的背面默写英语单词。2008年,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全村首个考入重点大学生的学生,顺利进入长沙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习。

2013年,栗延林入职中兴通讯,凭借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辛勤付出,月薪达到了两万。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相当于父亲在矿上工作三年的所得。他用自己的积蓄在老家盖起了五间红砖房,给母亲买了金耳环,还为妹妹置办了嫁妆。邻居们常常能看到栗二有举着儿子寄来的智能手机,满脸自豪地炫耀:“我娃在深圳搞卫星!”

2014年2月,栗延林被外派到马来西亚参与通信基站建设。临行前,他满心欢喜地将自己的婚礼定在了当年国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从现实到精神,栗二有追寻马航失联儿子的漫长之路

然而,命运却在3月7日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由于原定航班满员,栗延林无奈改签了MH370航班。次日凌晨,飞机从吉隆坡起飞后便与地面失去了联系,从此杳无音信。

当栗二有从新闻里听到“飞机可能坠毁”的消息时,他正在给麦田浇水。那一刻,他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失控的水泵将他的裤腿浸得精湿。“井水漫到膝盖,像被钉在地上。”这个场景成为了他后来创作的3000多首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每一次的书写都饱含着他对儿子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痛苦。

栗二有开始了艰难的搜寻之路,一切从最原始的方式做起。2014年4月,他带着妻子和妹妹飞往马来西亚,在吉隆坡机场举着“还我儿子”的纸板,一守就是17天。在当地志愿者拍摄的视频里,身材矮小的他用浓重的河北方言对着镜头愤怒地吼道:“活要见人,死要见飞机!”

从现实到精神,栗二有追寻马航失联儿子的漫长之路

之后,他又前往澳大利亚珀斯,每天步行20公里沿海岸线仔细搜寻。有一次,他甚至把礁石上的白色贝壳误认作飞机残片,可见他是多么渴望能找到儿子的踪迹。在毛里求斯法院,他作为中国家属代表出庭,由于英语不太熟练,他用拼音标注着英文,勇敢地质问马航律师:“Where is black box?”(黑匣子在哪里)

这些跨国的搜寻行动耗尽了他家的家底。他卖掉了祖传的骡子,抵押了宅基地贷款。在最困难的时候,全家每天只能吃一顿玉米糊。2017年,妻子李秀芳因抑郁症住院,女儿也被迫辍学打工。

但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栗二有始终留着儿子房间的原貌。床头柜上摆着2014年的诺基亚手机,仿佛还在等待着儿子的来电;衣柜里挂着没拆吊牌的结婚西装,那是儿子曾经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冰箱冷冻室里塞满了每年更换的猪肉大葱馅饺子,那是他对儿子深深的爱。

从现实到精神,栗二有追寻马航失联儿子的漫长之路

当现实世界的线索逐渐断裂,栗二有开始转向精神领域的探索。2016年,他在北京遇到了研究量子物理的教授,听到“量子纠缠可能穿越时空”的理论后,他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开始大量搜集平行世界的资料。他的笔记本里贴着《星际穿越》的海报,手抄着霍金关于虫洞的论述,甚至加入了“时空隧道研究”QQ群。

栗二有并不是一个孤独的等待者。在北京顺义机场,82岁的文万成连续3400多天举着“接儿子回家”的牌子,风雨无阻;在山东菏泽,母亲周翠兰把儿子的银行卡密码设为“MH370”,每年生日都会往里面存370元,以此来表达对儿子的思念;在重庆,程序员张伟宁开发了“MH370家属互助App”,用区块链技术保存所有失联者的数据,希望能为寻找亲人提供一些帮助。

这个自发形成的群体还发展出了一些特殊的仪式。每年3月8日凌晨,他们会同时拨打电话给失联亲属,认为“集体意念能穿越维度”;有人将DNA样本寄给太空公司,要求搭载到卫星;更多人像栗二有一样,用诗歌、绘画、音乐构建“平行世界记忆库”,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思念和希望。

从现实到精神,栗二有追寻马航失联儿子的漫长之路

“我们不是疯子,只是科学家找不到答案,总得给自己找个出路。”栗二有在2023年马航家属联席会上坚定地说道。

2025年2月,马来西亚政府宣布重启搜索。栗二有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给调查组寄去了自己十年的心血——一个重达8斤的档案袋,里面包含手绘的洋流分析图、家属口述录音、以及从科幻小说中剪辑的“虫洞坐标猜想”。

从现实到精神,栗二有追寻马航失联儿子的漫长之路

然而,现实依旧冰冷无情。他在直播中展示了法院传票,因为长期拖欠宅基地贷款,房子即将被拍卖。

如今走进北高村,依然能看到那栋特别的农房。屋顶装着自制天线,仿佛在接收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信号;院里的榛子树挂满彩色灯泡,在夜晚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墙上的诗句在夜色中荧荧发亮——“麦子黄了九茬,电话响了十年,科学说这是徒劳,可谁管得着父亲信春天?”

从现实到精神,栗二有追寻马航失联儿子的漫长之路

或许正如栗二有在诗中所写:“我在地上画了条线,线这头叫人间,线那头,科学家叫它宇宙的茧。”这条线的两侧,一端是MH370未解的谜题,一端是中国父亲最古老、最深情的等待。

栗二有在儿子乘坐马航MH370失联后的漫长追寻过程,从现实的跨国搜寻到精神领域的探索,展现了他不放弃希望的执着。同时,也介绍了其他马航家属群体的共同坚持。尽管面临生活困境和现实的冰冷,但他们始终怀揣着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马航MH370的谜团至今未解,而这些家属们的等待仍在继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亲情的伟大和坚韧。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98.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