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近期火热的电影市场展开,指出在电影放映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部分影院3D眼镜使用存在消费纠纷,影响了观影体验。文章详细阐述了3D眼镜使用的痛点,业内人士、专家和消协分别提出了解决办法。
最近一段时间,电影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热的景象。4月1日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清晰地显示,从1月1日到3月25日,电影放映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59%。在观众们沉浸于精彩电影剧情的背后,却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悄然出现。不少消费者反馈,在部分影院观看3D电影时,因3D眼镜问题产生了消费纠纷,这无疑给原本美好的观影体验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谁动了我的3D眼镜?”
记者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当下3D眼镜的使用痛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情况。其一,部分影院不提供免费的3D眼镜,消费者若想观看3D电影,就必须额外花钱购买或者付费租赁。其二,部分影院通过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限制消费者享受3D观影服务的权利,单方面免除自身协助提供3D眼镜服务的责任,这使得消费者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购买或付费租赁。其三,部分影院提供的3D眼镜存在诸多质量问题,比如镜片模糊不清、划痕严重,卫生状况也很差。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观影体验,甚至还可能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为了保障消费者良好的观影体验,有关部门、相关行业组织以及经营主体需要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消费者友好型的观影环境。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监管部门要充分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行政监管、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等权限。一方面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严惩那些滥用3D眼镜、强制收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经营行为,以此来规范电影院之间的公平竞争秩序。
广东省消委会法务监督部主任彭玺分析称,当消费者购买3D电影票时,就与影院形成了服务合同关系。实际上,票价中已经涵盖了符合基本质量要求的3D眼镜使用费用。影院作为合同当事人,协助提供免费的3D眼镜是其必须履行的合同附随义务,否则就涉嫌违约。彭玺还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相关痛点。一是要推进影院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影院应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基础款的免费3D眼镜,并且将其视为3D电影服务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做好眼镜的清洁消毒和质量检查工作,定期淘汰那些有划伤、模糊不清的旧眼镜,保证所提供的眼镜合格且卫生。二是监管部门要对“霸王条款”进行清理排查。仔细排查购票页面、店堂告示中“不提供免费3D眼镜”等免责声明。三是建议影院采取灵活的服务模式。例如可以考虑提供押金制租赁服务,消费者在使用完眼镜后退还押金,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能降低眼镜损耗的运营成本。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消费者应积极行使自身的权利。在购票前,通过官方渠道核实3D眼镜的提供方式,如果标注“需自备/购买”,可以优先选择其他提供免费眼镜服务的影院。在观影过程中,如果被影院要求购买或者付费租赁3D眼镜,消费者有权拒绝;如果发现眼镜存在质量或者卫生问题,也可立即要求更换免费设备。
本文指出在电影市场火热的背景下,3D眼镜消费纠纷影响了观影体验,分析了3D眼镜使用的痛点,并通过业内人士、专家和消协提出了解决办法,强调各方协同合作,保障消费者权益,打造友好观影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