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抢跑式领先”毁了孩子,幼小衔接需科学规划,拒绝幼儿园“小学化”,科学幼小衔接促成长

本文聚焦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通过展示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活动场景,引出当下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不同现象,深入分析“抢跑式领先”的弊端,强调激发兴趣和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奔赴”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方向。

莫让“抢跑式领先”毁了孩子,幼小衔接需科学规划,拒绝幼儿园“小学化”,科学幼小衔接促成长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中心幼儿园,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正与老师一同欢快地放飞着彩绘风筝。五彩斑斓的风筝在天空中飘荡,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校园里。这温馨而美好的一幕,被摄影师陈海伟捕捉下来(影像中国)。

与此同时,在天津市静海区模范幼儿园,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日的阳光洒在操场上,孩子们正在尽情地做着游戏。他们灵活地爬着梯子,欢快地摘着彩旗,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红扑扑的脸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如今,在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幼儿园在教育理念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更新和进步。它们秉持着寓教于乐、身心兼顾的原则,致力于帮助幼儿培养学习、生活、社交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孩子们升入小学做好全面的准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幼小衔接培训机构中,却存在着提前教授小学知识、忽视培育综合素养的不良现象,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抢跑式领先”或得不偿失

随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幼儿园的孩子们距离升入小学又更近了一步。每年的春季学期,幼儿园都会格外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以北京市朝阳区某公办幼儿园为例,该园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会专门召开家长会,主题就是幼小衔接。我们会邀请专家学者、小学老师等专业人士,给家长们详细讲解如何为孩子上小学做好准备。此外,还会组织‘小学校园开放日’参观活动,目的就是帮助家长们缓解焦虑情绪,让他们对孩子的升学更有信心。”

尽管幼儿园已经做了这么多努力,但每年仍有部分家长在孩子中班结束后就办理转学。这些孩子的去向主要有两个,其中之一是民办幼儿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蔷蔷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等深入开展,公办幼儿园基本能够严格遵守规定,杜绝超前教育。而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希望孩子提前学习知识的需求,会提前教授知识性内容。”

另一个去向是幼小衔接培训机构。江苏无锡的冯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表示:“我加入了几个育儿交流微信群,群里到处都是幼小衔接班的广告。那些广告语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紧扣小学知识点,让孩子轻松领跑’‘你敢让孩子零基础入学吗’等。”

孙蔷蔷认为,在利益的驱动下,幼小衔接培训机构会利用这些煽动性的口号,向家长贩卖焦虑。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看似能够让孩子在入学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实际上,这种“抢跑式领先”存在诸多弊端。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党委书记冯璐说:“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孩子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再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而盲目地让孩子超前学习,会让他们被迫付出超额的努力。这不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导致近视、脊柱侧弯等问题,还会挤占孩子的精力,造成社交、体能、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为代价,去‘抢跑’、去‘卷’,实在是得不偿失。”

激发兴趣比学知识更重要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幼儿园里游戏较多,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主探索能力;而小学则以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是一场不小的挑战,这也凸显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冯璐表示:“上了小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将受到考验。因此,建议在幼儿园阶段就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当然,在帮助孩子调整作息规律、做好心理建设、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在适应速度方面的个体差异。”

冯璐认为,幼小衔接应当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综合素养等多方面的情况,而不应仅仅关注知识技能。她指出:“小学课本的难度并不大,只要孩子跟着老师认真上课学习,一般都可以较好地掌握知识。至于那些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他们的优势未必能够长久保持,反倒有可能因为觉得知识都已经学过而不再专注于新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好奇心和求知欲受到影响,从长远来看是不划算的。”

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幼小衔接呢?孙蔷蔷说:“正确认识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理解幼小衔接的本质。从儿童思维发展来看,其规律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如果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到一定程度,就让他们超前学习拼音、识字、计算等,他们会难以理解那些抽象的符号,只能靠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这并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孙蔷蔷建议,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和孩子玩游戏、看图书时,引导孩子自然而然地关注文字和符号,通过看、读、猜、玩等多元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记录学习的过程、内心的想法,让孩子感受文字和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

幼儿园和小学应“双向奔赴”

在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文道分园举办的“跳蚤市场”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孩子们各自摆好摊位,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和语言能力,热情地向其他小朋友推销商品,还不时地讨价还价,整个场面充满了乐趣。

前段时间,该幼儿园开展了一场教研活动,并邀请了小学教师到场参与。活动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有的老师提出:“组队时,还可以尝试‘以大带小’‘性格互配’等方式。”有的老师建议:“应该让孩子们清点账目,复盘收支。”还有老师认为:“生活即教育。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有助于孩子们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认为,开展幼小联合教研,共同研究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环境创设、教育支持等,对孩子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非常有帮助。她介绍说:“近年来,我们所在的成都市金牛区成立了幼小衔接学习共同体61个、领航学习共同体10个,带动全区所有小学和幼儿园每月进行联合教研,并开展幼小教师跟岗交流活动等,不断丰富幼小衔接的实践。”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奔赴”。业内专家表示,以往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今后小学应更加主动,积极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在更多层面上进行呼应、调整,助力幼小衔接平稳过渡。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胡惠闵表示:“小学要将入学适应作为低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之一,低年级课程要注重游戏化、生活化,引导学生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抓住3个重点,做好幼小衔接相关工作:一是加强专业指导,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作用,提高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的有效性;二是面向家长、幼儿园和小学持续宣讲科学的衔接理念和方法;三是强化规范监管,深入治理超前超纲教学等不规范办学行为。

本文围绕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展开,指出当前存在“抢跑式领先”的不良现象及其弊端,强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重视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倡导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奔赴”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最后介绍了教育部的相关工作重点,旨在呼吁各方以科学的方式助力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351.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