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2025年3月以来低迷的猪肉价格走势,分析了在清明假期临近背景下猪价的后续走向。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展开,结合相关机构的数据和研报,阐述了猪价短期内难以上涨的原因。
在刚刚过去的3月,猪肉市场的低迷态势格外引人注目。据中国养猪网公布的数据,3月31日,生猪(外三元)价格仅为14.59元/公斤。相较于春节期间16.67元/公斤的最高点,这一价格大幅下降了12.4%。如此明显的价格下滑,让整个猪肉市场的参与者都感受到了寒意。
随着清明假期的脚步逐渐临近,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猪价,期待节日需求能够成为猪价回升的“救星”。然而,市场分析师们对此普遍持谨慎态度。他们指出,虽然节日因素通常会刺激消费,但当前市场供给偏强、需求端支撑不足的大背景下,猪价在短期内仍将在低位徘徊。
从供给端的情况来看,市场供应量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全国生猪出栏体重达到了125.14千克。与前一周相比,增加了0.13千克;和去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1.38千克。生猪出栏体重的持续增长,无疑是市场供应量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信号。
不仅如此,根据新生仔猪数据进行推算,今年2月至6月肥猪上市量可能同比增长2.5%左右。再加上当前出栏体重的增加,4月至5月生猪供给将进一步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
而在需求端,市场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宁正期货在研报中明确指出,终端消费目前延续着暂无明显改善的迹象。下游批发商拿货的积极性依然不高,这使得猪肉价格难以获得有效的利好支撑。
华泰期货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该机构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提到,从消费端来看,屠宰端的增长相对缓慢。与此同时,生猪存栏量和屠宰体重却在缓慢增加。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下,二次育肥需求较小,对市场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综合来看,市场整体维持之前的状态,需求缓慢复苏但仍旧难以消化生产产能。随着下周清明节的到来,预计会有一波消费增长,但幅度较为有限。”华泰期货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华联期货也对猪价的未来走势表达了担忧。该机构认为,1月份全国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1.1%,尤其是全国规模猪场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4%。目前生猪产能充足,后期生猪出栏压力依然较大。新生仔猪数量也高于去年同期2.5%左右。若猪肉消费不出现明显增长,2025年9月份之前猪价或将维持低位水平。
本文分析了2025年3月以来猪肉价格低迷的现状,结合清明假期背景,从供给端出栏体重增加、肥猪上市量预计增长,以及需求端消费复苏缓慢、批发商拿货积极性不高等方面,指出猪价短期内将维持低位运行,若消费无明显增长,9月前猪价难有起色。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