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告急,多部门协作能否扭转乾坤?

本文围绕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展开,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介绍了当前严峻的现状,强调预防性干预的重要性,阐述多部门合作策略的成效,并明确了下一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点。

儿童心理健康告急,多部门协作能否扭转乾坤?

记者周南发自自贡的报道。“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可言,对于儿童更是如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毕曼达着重强调了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2025年3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于四川省自贡市盛大召开。此次大会意义非凡,以“共建·共治·共享——以社会心理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华夏时报社联合主办。其目的在于大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会上,毕曼达通过视频形式发表了名为《关爱心灵,守护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多部门解决方案》的演讲。她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独特视角切入,深入地剖析了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同时,她着重强调了多部门协作对于构建系统化、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峻,预防性干预至关重要

《儿童权利公约》明确强调,每一名儿童都享有良好心理健康的权利。然而,当下全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急需我们采取有效的行动。

毕曼达援引数据表明,据估算,在全球范围内10岁 – 19岁的儿童青少年当中,每7名就有1名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其中焦虑和抑郁最为普遍,并且已成为导致青少年患病和致残的五大原因之一。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是,自杀是15岁 – 29岁人群的第三大死因。

毕曼达感慨地说:“这些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一个正在默默挣扎的孩子。”

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角度来看,积极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实现更高的发展水平。无论是教育、就业,还是社会公平,心理健康都与所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各国将面临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研究显示,在2011年 – 2030年间,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损失高达16万亿美元。

值得庆幸的是,投资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预防和促进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回报的策略。据估算,对公共心理健康预防工作每投入1美元,将在未来节省5美元的健康开支,回报率高达5倍。特别是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早期干预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毕曼达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了循证策略,旨在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减少自伤和其他危险行为。倡导通过创建支持性、安全和健康的环境,减少污名化,提高家庭和学校的心理支持能力,并通过社会情感学习培养青少年的情绪管理技能,促进他们树立人生目标。

目前广泛使用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支持服务金字塔,涵盖了多个层级的干预措施,构成了一个全面互补的干预方案。这一框架不仅是理论,还展示了一个多层级、可扩展的干预路线图。该金字塔以社区的普遍性支持为塔基,向上覆盖到专业心理服务,自下而上所需服务的人群数量逐级递减,大多数人都能从普遍性支持中受益。

毕曼达说道:“事实证明,预防性干预不仅可以拯救更多生命,还能减少资源投入,对普遍性预防干预的投入,将有效减轻更高层级干预面临的压力。”

多部门合作策略已显成效

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社会、教育、权利和发展问题。因此,需要多部门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全方位、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毕曼达强调:“我们必须将心理健康纳入卫生、教育、社会服务和保护体系。”多部门携手能够打破壁垒,实现从预防到专业服务的无缝衔接,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适宜的支持,创造更加健康、幸福和有韧性的成长环境。

她特别提到,近年来中国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这令人感到鼓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也在积极与中国政府合作,在卫生、教育、儿童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心理健康项目。

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卫健委、共青团中央合作,在全国10个省启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试点项目。该项目重点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包、同伴支持工具包等试点工作,为青少年教师和心理服务人员提供指导,帮助青少年掌握促进自身积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项目还通过培养心理委员,通过赋能观察、聆听、转介的相关技能,帮助他们为同伴提供支持。自2022年以来,项目已经覆盖了300所学校,培训了900名心理老师和500名心理委员。

此外,在教育领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合作伙伴携手实施“核心能力提升”和“社会情感学习”项目,以培养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支持合作伙伴为儿童和家庭提供灾后心理支持,帮助其在灾后恢复稳定的生活。

确认下一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重点

毕曼达表示:“每名儿童都应享有可及、可负担、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政策框架进行优化,保障资金投入,并广泛实施相关国家策略。”

具体到中国,她指出,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与中国共同规划2026 – 2030年国别方案,以配合中国的“十五五”规划,并与相关部门合作,明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工作领域。

具体包括:一是打造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支持建立涉及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和医疗机构的综合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建立跨部门的服务转介网络,以缩小服务差距;二是扩大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面临较大挑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支持政府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并对社区卫生工作者等非专业人员进行筛查、咨询和转诊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建立一支可持续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三是推广宣传倡导,确保所有利益攸关方均意识到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福祉的重要价值。倡导支持性政策和项目,并努力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化;四是加强证据和研究。强化有关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的循证依据和研究至关重要,致力于监测工具的标准化,提高工作队伍的数据技能,并对研究进行投入,以提出适宜解决方案。

毕曼达呼吁:“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球性挑战,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团结一致,为儿童青少年创造更加健康、坚韧的未来。”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需要全社会共同投入,共同守护。

本文围绕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阐述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现状,强调了预防性干预的重要性及高回报率。同时介绍了多部门合作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中的成效,尤其是中国的相关项目。最后明确了下一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点,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投入,为儿童青少年创造健康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044.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