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动企业成成果转化主体,激活创新动能,山东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融合产业,打造创新高地

本文围绕山东省科技创新展开,介绍了山东省政府召开科技创新推进会及发布相关意见,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目标,通过天河科技等企业的创新案例展示了科技创新成果,还提及山东在推动企业成为成果转化主体、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面的举措和探索。

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犹如一股强劲的动力源泉,不仅能够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潜能,还能广泛汇聚创新要素资源,全方位推动创新整体效能的提升。它更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和体现。

4月2日,山东省政府郑重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推进会,在此次意义重大的会议上,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

山东:推动企业成成果转化主体,激活创新动能,山东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融合产业,打造创新高地

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明确提出,通过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山东立志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策源地。到203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显著提升至3.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突破2万家。届时,“企业安心、人才舒心、科研顺心、投资放心、服务暖心”的浓厚创新氛围将全面形成,“创新无忧”也将成为科技强省建设的鲜明标识。

打通科技创新应用“最后一公里”

在山西吕梁永聚煤业有限公司的作业现场,地面指挥中心的工程师王栋轻轻按下操控键,井下巷道内,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河科技”)精心研发的掘进机器人便迅速启动作业。与此同时,地面控制室内,技术员可以通过多维度监控画面,远程灵活调整掘进参数。

山东:推动企业成成果转化主体,激活创新动能,山东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融合产业,打造创新高地

“过去,掘进作业都在井下进行,噪音震耳欲聋,粉尘让人难以呼吸,而且还时刻面临生命危险。如今,在地上控制室里就能轻松完成高危作业。”天河科技技术中心主任赵美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道。该团队巧妙结合数字孪生和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掘进工作面物理空间与掘进信息虚拟空间的深度融合与交互,成功建立了人、设备、环境有机融合的多维空间,确保了在复杂或危险作业环境下掘进机器人能够顺利作业,真正做到了减人、提效、安全。

为了帮助相关企业在掘进作业中实现远程操控,天河科技积极集结科研力量,联合西安科技大学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从产学研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索,最终成功打通科技创新应用“最后一公里”,精心开发出了掘进机器人——智能掘锚机。

“企业不仅是生产力的代表,更是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企业在科研过程中,研究问题来源于生产一线,研究过程扎根于生产一线,最终成果也应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我们开发出的智能掘锚护一体机已在中煤集团、陕煤集团等企业旗下的100多座煤矿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天河科技董事长田胜利介绍说。随着智能化开采的蓬勃发展,公司已有多项产品被认定为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还成功入选工信部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目前,公司订单源源不断,已经排到今年7月份,煤矿机器人销售收入年内预计可突破6亿元。

山东:推动企业成成果转化主体,激活创新动能,山东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融合产业,打造创新高地

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创新成果转化更加高效,累计培育4100多个省级以上“四首”产品,形成了12英寸N型碳化硅衬底材料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位居全国第三位。

推动企业成为成果转化主体

“科技创新是一个从0到1的艰难突破过程,产业创新则是从1到10的快速拓展阶段。要想跨越两者之间的‘达尔文海’,一定要有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的共同有力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上深刻指出。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山东在高价值专利培育与产业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同样备受关注。山东探微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高分辨眼底三维影像医疗设备”项目。这项技术以1微米的超高分辨率打破了行业垄断,产品已成功覆盖全国三甲医院千亿级市场。“目前,我们的设备在山大二院、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进行了临床试验,临床应用周期远远领先于国外同类产品。”公司副总经理刘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省级科技经费均保持在140亿元以上。建成投用山东科技大市场,精心遴选“山东好成果”98项,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山东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51家企业入选2024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16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35家。

山东:推动企业成成果转化主体,激活创新动能,山东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融合产业,打造创新高地

孙海生表示,企业处于市场的最前沿,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需求最为敏感、最为迫切,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企业最了解产业的痛点堵点,最清楚市场的需求。在布局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时,应重点围绕解决产业堵点痛点和市场需求来布局项目,项目指南多从产业中寻找,多让企业提出问题,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孙海生进一步强调,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应重点支持高成长性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比例超过80%,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答题人”。在科技创新决策方面,常态化组织企业专家参与科技咨询,省科技专家库企业专家比例提高到30%左右,产业攻关项目大部分来自企业技术需求,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决策话语权,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阅卷人”。

从“0到1”再从“1到10”,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企业成为成果转化主体。山东近年来积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头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揭榜、多元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把成果许可给企业使用。此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采取“现金入股 + 技术入股”等方式,入股或成立科技型企业,直接实现成果创业。

“通过加强中试和概念验证,山东支持企业牵头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打通‘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成果转化’全过程。还充分发挥山东科技大市场的作用,动态更新企业科技成果需求库、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库,常态化开展成果发布、融资路演等活动,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孙海生介绍说。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山东应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此外,应积极探索适配不同任务场景的‘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多元机制,强化民营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资金、人才支持,为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山东某自动化企业创始人孙兴才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诚恳建议。

目前,山东正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积极作为。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在抓好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据了解,为推进重点任务落细落实,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生态、人才生态、金融生态、研发生态分别出台了配套文件。此外,为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产业生态,还将发布文化与科技融合、脑机接口、量子科技3个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无缝对接。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打造企业生态方面,山东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企业牵头实施省重大科技项目比例、依托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比例保持80%以上。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分档分类后补助政策,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500万元。对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高于5%的企业,鼓励各市在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保障上给予重点支持。

“下一步可形成精准高效的政策扶持体系,助力稳定企业创新投入。其中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精准扶持力度,确保科技创新政策有效落地,助力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强化政府采购导向,鼓励政府优先采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产品,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真正的科技变量。”孙兴才表示。

本文详细介绍了山东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诸多举措和成果。从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目标设定,到企业在科技创新应用中的实践,再到推动企业成为成果转化主体以及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面,展现了山东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上的积极作为和坚定决心,未来有望在全国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突出的成就。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580.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