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我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完善

本文围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展开,介绍了我国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关情况,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多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的模式、服务数据等内容。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聚焦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情况,吸引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指出,目前我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正逐步完善。为了让信用监管更加精准有效,我国全面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于那些始终守信的经营主体,监管部门采取“无事不扰”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干预,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发展业务;而对于失信者,则高悬“利剑”,加大监管力度和惩戒措施,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促使其遵守信用规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和法治经济。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信用信息共享方面,我国取得了重大突破。建成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一平台成为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总枢纽”。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归集了1.8亿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数量超过807亿条。同时,“信用中国”网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中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网站的日查询量突破2亿次,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的信用信息查询渠道。

信用促进融资也步入了机制化轨道。国家建立健全了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将74项关键涉企信用信息纳入机制化归集共享范围。这一举措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为它们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持,促进了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的法治化标准化基础也在不断夯实。社会信用方面立法被提升为第二类立法计划,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推动27个省份出台了社会信用方面条例,发布信用标准超过60项,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章可循。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情况。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一直坚持“政府 + 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大力发展多层次征信市场。2024年,个人征信机构提供信用评分、信用画像、反欺诈等各类征信服务达到700多亿次,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任咏梅强调,市场化征信机构是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批设了百行征信、朴道征信、钱塘征信三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支持有数据、有技术、有市场的机构进入企业征信市场,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市场化转型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征信机构参与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运营。数据显示,2024年,154家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365亿次。截至2024年末,征信平台已累计服务各类经营主体近700万家,促成融资规模突破24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征信系统。截至2024年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收录11.6亿自然人、1.4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2024年全年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67亿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的进展与成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信用信息共享、信用促进融资、法治化标准化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坚持“政府 + 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市场化征信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公共征信系统数据规模和服务覆盖面领先。这些成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796.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