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清明时节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开展的祭三苏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形式、苏氏墓地情况、历史上清明祭三苏的传统,还提及了今年清明期间三苏祠准备的一系列供游客追忆三苏的活动。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诗里的“清明”意境优美而又带着一丝惆怅。在4月3日清明前夕,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以“梨白柳青忆三苏”为主题,于苏氏墓地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纪念活动,通过祭扫、诵祭文、献花献柳、吟诵诗文等方式,深情追忆三苏,缅怀这三位文学先贤。
现场还特别举行了诵读诗文祭东坡的活动,大家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感受着东坡先生的文学魅力和精神内涵。
苏氏墓地,当地人称其为苏坟山。这里不仅有苏洵与程夫人的合葬墓、苏轼发妻王弗墓,还有苏轼、苏辙的衣冠冢。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所描绘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短松冈”所在地。站在这里,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苏轼的那份悲痛与思念。
活动中,学生们怀着崇敬之情在苏轼衣冠冢前献花,表达对先贤的敬意。
眉山籍苏学专家王晋川介绍,清明来苏坟山忆三苏的传统自古有之。据清朝眉山县志记载,当时人们祭祀三苏有着一套严谨的仪式。人们要先沐浴更衣,城里的人分成两拨前往苏坟山。知府坐轿子骑马,走陆路过太和,到雷家嘴后再抵达苏坟山;而其他的文人学子则更早出发,在东门码头坐船,逆水而上前往。人员到齐后,知府会宣读祭文并焚烧,接着进行传统的扫墓,点香点蜡,还会燃青油灯。一系列仪式结束后,大家会到苏坟山附近的广福寺一起吃午餐,寺庙的铺板会被拿下来当桌子,下面用箩兜做支撑。
活动现场,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黄建念祭文,声音庄重而深沉。
王晋川还提到,当年苏轼守孝期满后,委托广福寺的僧人帮忙照看苏坟山。那时,这里还有苏家的“祀田”,田租收入都用于苏坟山和寺庙的维修,以及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如今,虽然清明祭三苏的形式没有以前那么隆重,但这一传统在眉山依然延续着。作为三苏故居的眉山三苏祠,清明祭三苏更是历年坚持的传统和习俗。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黄建表示:“三苏祠博物馆作为传承、弘扬东坡文化的机构,更有责任和义务来发扬优秀文化传统,让更多人了解东坡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家在活动中鞠躬致敬,表达着对三苏的缅怀与敬仰。
除了祭拜仪式之外,今年清明期间,三苏祠还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供游客追忆三苏。4月4日 – 4月6日10:00 – 10:30,三苏祠博物馆将在三苏祠飨殿举行“献柳忆三苏”仪式,现场可以免费领取柳条参与,每日限100人,先到先得。
在仪式上,人们依次献花献柳枝,场面温馨而庄重。
4月4日 – 4月6日10:30 – 12:00,在三苏祠披风榭,将举办“梨花寄追思”活动。参与者可以将素雅的梨花轻贴于塑封膜,再嵌于卡片,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致敬三苏。活动需在4月4日 – 4月6日9:30 – 10:30于活动现场报名参与,每日限50人,报完为止。
4月4日 – 4月6日13:30 – 17:00,三苏祠晚香堂将举办诗词擂台赛。比赛设置“秀才 – 举人 – 进士”三级,参与者通过线上答题闯关,依次挑战三关,每通过一关即可获得对应等级的文创。此外,参与者可在活动现场选择背诵苏轼《寒食雨二首》或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任一首篇目,完整无误即可获赠精工复刻的《寒食帖》书法艺术明信片一份,每日仅限120个名额。参与者还可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处,全文背诵苏轼《赤壁赋》,完整无误可领取文创手提袋一个,每日限50个。
此外,清明时节,三苏祠博物馆还诚邀大家留言,公众号下精选的50则留言作者将获文创礼品一份,三苏祠博物馆会把精选留言制作成信笺,呈献于飨殿三苏父子塑像前。
本文详细介绍了清明前夕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举行的祭三苏活动,包括活动形式、苏氏墓地的情况以及历史上清明祭三苏的传统。同时,还介绍了今年清明期间三苏祠为游客准备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眉山对三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感受东坡文化的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