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拼多多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展开,详细介绍了该计划的背景、目标、具体内容以及此前的相关惠商举措,分析了其对商家、消费者和平台的影响,探讨了构建多方共赢商业生态的意义。
4月3日,拼多多旗下的“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商保会”)对外宣布,平台即将推出一项重磅惠商计划——“千亿扶持”。在未来的三年内,拼多多拟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流量等资源,用于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此举旨在助推平台商家实现新质转型升级,全力构建一个用户、商家以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
这一“千亿扶持”计划并非拼多多首次推出惠商举措。早在2024年,拼多多就已经实施了“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一系列惠商行动。而此次的“千亿扶持”计划,更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资源投入力度,可谓空前绝后。
时间回溯到2025年1月,拼多多正式成立了“商保会”,该委员会由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亲自挂帅担任主任。据了解,此次备受瞩目的“千亿扶持”计划正是由赵佳臻主导推进的。他介绍称,该计划的推出,一方面是基于公司长期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也是公司对当前市场机遇进行精心研判的结果。在最近几个月的时间里,公司不仅总结了前期“百亿减免”等举措的宝贵经验,还广泛听取了平台各类目商家代表、行业专家代表等多方的意见和建议。这一计划的推出,标志着拼多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探索阶段。在此前已经实现商家“减负降本”的基础上,平台接下来将启动对商家的全面扶持,助力商家实现“拓单增收”的目标。
赵佳臻坚定地表示:“此次‘千亿扶持’,我们投入的是真金白银,不喊空洞的口号,只真抓实干。我们始终笃定于高质量发展战略,将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置于平台利益之前。平台有勇气做出牺牲,敢于啃下发展中的硬骨头。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这也是未来几年拼多多能否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回顾拼多多的发展历程,从“百亿减免”到如今的“千亿扶持”,每一步都彰显着其对高质量发展的执着追求。
2023年4月,赵佳臻出任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后,随即推出了高质量发展战略。他明确提出“拼多多将进入全面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提升质量作为首要目标”。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拼多多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战略,在平台生态和产业纵深方面持续发力。将“减免、扶持、治理”的多重措施全面贯彻到平台运营、商家经营、产业转型、物流升级等各个环节,有力地推动了平台及产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拼多多先后推出了“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一系列惠商新举措。其中,“百亿减免”成效显著,累计为超千万的商家实现了提质增效。仅“推广服务费退返”一项,就为商家每年降低成本数十亿。“电商西进”行动带动了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时为偏远地区的近亿消费者实现了“全面包邮”的电商普惠。“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的首批项目也先后助力上千个农牧产区、产业集群逐步转向“新质供给”的发展阶段。
根据拼多多最新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财报显示,“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目前已经先后走进六安婚纱、惠东女鞋、青浦母婴、内蒙古酸奶糕、临夏牦牛肉、佛山开心果、广西脆蜜金桔等地区。该计划对当地商家进行了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支持,培育了一批具备商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并且通过新质商家的“头雁效应”,带动产业带突破了“同质化竞争”的发展困境,逐步完成了转型升级。
广西融安县的一位金桔商家估算,平台全面放开商家售后申诉权限后,每月预计可增收数万元。安徽的一位花草茶商家反馈,仅考虑平台退还推广费一项,每年就能增收近40万元。在广东省惠东县,当地曾经是国内女鞋产业的领头羊,但随着市场变化逐渐陷入停摆边缘。2024年冬天,拼多多联合当地商家依托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研发了女性用户更加青睐的加绒勃肯鞋,并对传统的女鞋供应链进行了改造。改造后,一家中型制鞋厂的单日出货量就能达到1.5万双,成功走出了一条“新质供给”的转型之路,挽救了数十万产业工人的岗位。
▲在“新质供给”加持下,惠东女鞋实现了产业升级,产业带工人月入上万。(摄影 李孟麟)
赵佳臻表示:“百亿减免、新质商家扶持等举措所取得的成效给了我们充足的信心。我们发现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始进入收获期,平台及产业生态的效用不断释放,持续为供需两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普惠。”随着“百亿减免”升级为“千亿扶持”,平台针对“新质供给”的资源投入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带帮扶数量将不断扩大,新质商家帮扶范畴也将从头部逐步拓展到腰部。届时,将会有更多的优质商家能够分享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在推动“千亿扶持”计划的过程中,拼多多不仅注重扩大产业带“新质供给”的上行规模,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进一步加大了对农副产品的扶持力度。平台启动了“多多好特产”等专项行动,深入农特产区,充分发挥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助力全国“土特产”触网大循环。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土特产的品牌知名度与溢价能力,推动了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拼多多“电商西进”“新质供给”等扶持,助力西部糖心苹果直连全国市场。(摄影 刘浩)
供给侧的新质变革,也带动了需求侧的进一步满足。在2024年双十一期间,平台多次上线“超级加倍补”活动,助力“新质供给”直连全国市场。仅前两轮的订单量就累计超过6100万单。春节期间,受“电商西进”的推动,“年货西进,特产东出”成为了新的消费趋势。根据拼多多发布的《2025年夜饭报告》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的水饺、海鲜、坚果等订单量均实现了翻倍增长,甘肃、内蒙等地的羊肉、牦牛肉、酸奶糕等特产也加快进入了东部地区消费者的餐桌。
正因如此,此次“千亿扶持”计划除了进一步加大“新质供给”“多多好特产”等供给侧的扶持力度外,还将在需求侧进行深入探索。
赵佳臻透露,接下来拼多多会在消费者端进一步探索平台直补的创新模式。在充分保障商家权益和成本的基础上,多类目对标“国补”价格标准,全面普惠消费者,激发消费需求与活力,为商家“拓单增收”构建更加良性的运营环境。
除此之外,“千亿扶持”计划还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当前,国际关税形势日趋复杂,关税变动给中国出海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小商家在订单与利润的两难选择中举步维艰。“千亿扶持”计划将有针对性地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效应对出海风险。
赵佳臻强调,拼多多推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就是全力构建一个用户、商家、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只有实现共赢的生态,才能更好地发挥平台型企业的社会效能,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将‘先消费者、商家后平台’的思想贯穿于‘千亿扶持’计划的始终,并将其统一到公司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心中。我们有决心承担起平台商家转型发展的成本与风险,也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会优先保障中小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和健康利润,优先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最终平台生态也将迎来高质量的蜕变。”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分析指出:“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主体是产业端,消费主体是广大消费者,电商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同时承担了流通和分配两个职能。无论是补贴消费者还是商家,本质都是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他认为,电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平台的利益分配并非一成不变。在某些阶段,平台会通过规则设计把部分生产者剩余转变为消费者剩余;而在另一些阶段,则会倾向于把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变为生产者剩余。当下电商行业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平台转向共赢思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也指出,整个电商行业都应鼓励平台、商家、消费者等多主体探索“分布式”平等合作关系。其中,平台和商家是“鱼与水的关系”,保护商家权益,优化平台生态,最终将使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共同受益。
本文介绍了拼多多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阐述了该计划的背景、目标及具体内容。此前拼多多的惠商举措已取得显著成效,此次“千亿扶持”进一步加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多方面发力,旨在构建用户、商家、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专家认为在电商存量发展阶段,平台转向共赢思维是理性选择,该计划有望推动平台生态高质量蜕变。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