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副市长王太钢的介绍,阐述了过去一年洛阳民营经济的贡献,以及近年来洛阳在政策、服务、创新、环境等方面采取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最后表明未来洛阳将继续发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效。
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征程中,洛阳市副市长王太钢展现出坚定的决心与清晰的规划。他明确表示:“洛阳将全力做好政策护航再升级、营商环境再优化、创新能力再提升,以及企业培育再提质,不断提升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
过去一年,洛阳市民营经济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它贡献了全市51%的规上工业增加值、62%的地区生产总值、74%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及83%的新增城镇劳动就业、93%的企业数量。正如3月17日洛阳市副市长王太钢接受采访时所说,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近年来,洛阳市始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重要理念。通过用好“政策引领、服务护航、创新驱动、生态筑基”四个关键抓手,让民营企业有了更足的信心、更轻的包袱和更硬的腰杆。
王太钢强调,洛阳市将紧紧围绕“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洛阳力量”。
为了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根基,洛阳做好统筹“大文章”。一方面,为民营经济构建了多层级、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另一方面,出台了《洛阳市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构建起“1 + N”政策矩阵。此外,还将每年5月18日设立为“洛阳企业家日”,营造出尊商亲商重商的浓厚氛围。
在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方面,洛阳打造服务“强引擎”。建立健全企业诉求快反、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会商等制度,企业反映问题动态办结率保持在98%。构建“一企业、一专班、一银行”包保服务机制,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低至3.66%。同时,举办民营企业“大就业”巡回招聘活动,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库,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跑出创新“加速度”,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洛阳建成了中原智能装备研究院等3949个创新载体,其中民营企业主导占比超80%。建立以民营企业为主力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超1500家、3000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两年翻一番”。
为了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洛阳精心描绘环境“工笔画”。在全市开展企业评议营商环境活动,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编制标准化操作规程2385个,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建成投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和网上中介超市,实现192个事项“免证可办”,377个事项“告知承诺”“容缺受理”。
展望未来,王太钢再次表态:“下一步,洛阳将全力做好政策护航再升级、营商环境再优化、创新能力再提升,以及企业培育再提质,不断提升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本文围绕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展开,介绍了过去一年民营经济的突出贡献,阐述了洛阳在政策、服务、创新、环境等多方面采取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最后表明洛阳将持续发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效,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