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发布会看,交互式AI成青少年社交“双刃剑”,清明节气新闻会,警惕AI影响青少年社会化成长

本文围绕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展开,介绍了时令节气与健康相关情况,重点聚焦青少年把交互式AI当成“心理树洞”这一现象,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对此发表了看法,分析了AI社交对青少年社会化和情感学习带来的影响。

在4月4日清明节气来临的前一天,也就是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主要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的相关情况展开介绍。

当下,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部分青少年将交互式AI当作“心理树洞”,向其倾诉自己的烦恼。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给出了专业的见解。她表示,总体而言,AI的社交互动无法取代真人之间的互动,它仅仅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起到小小的补充作用。而且,长期与AI交流对青少年在社会化和情感方面的学习是不利的。

从清明发布会看,交互式AI成青少年社交“双刃剑”,清明节气新闻会,警惕AI影响青少年社会化成长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黄薛冰

黄薛冰进一步解释道,青少年对交互式的AI软件接受速度极快,这与他们自身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然而,如果青少年只是单一地和AI软件交流,或者过度沉迷于AI软件,将会产生诸多弊端。社会化是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人交流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社会化,就是与他人进行交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从而调整自身的认知和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虽然跟真人交流时,一些评价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压力,但正是这些评价有助于孩子跳出自我的局限,从外在的视角审视自己,进而做出调整,这一点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黄薛冰还指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青少年能够学习识别他人的情感,比如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动作来感知其情感状态;同时,也能够学习和模仿他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例如该如何说话、是否要表达、社交距离该如何把握、眼神接触应该怎样进行等。但如果孩子一味地与AI交流,就会错失这样的学习机会。长此以往,他们将难以把握社交的界限,情感会逐渐变得平淡、疏离,就像机器人一样,这便是AI社交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结合清明节气前夕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新闻发布会,引出青少年与交互式AI社交的话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明确指出AI社交无法替代真人互动,过度依赖AI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和情感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提醒人们关注青少年的社交成长环境,警惕AI社交带来的潜在危害。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432.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