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作家齐建水历时十年创作反映中国粮食史的长篇小说《粮安天下》的相关情况,包括作品立意、创作初衷,以及他的工作经历对创作的影响等。
在近日,一则令人瞩目的文化消息传来:济南作家齐建水历经长达十年的艰辛创作,一部反映中国粮食史的鸿篇巨制——长篇小说《粮安天下》正式出版发行。这部小说立意深刻,以“三代粮食人的人生悲喜剧 一部新中国的粮食发展史”为独特视角。它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发展的宏大背景作为舞台,精心叙写了以陈良石、陈满囤、陈金谷等为代表的三代粮食人的生活境遇、人生命运以及那些生动鲜活的典型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深刻变迁和取得的巨大发展进步,同时也能深刻领悟到国家粮食安全所蕴含的重大意义。这部作品就像一把钥匙,唤起了整个社会对粮食问题的深度思考。
那么,齐建水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什么呢?齐建水有着多重身份,他不仅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更是济南市济阳区作家协会主席。他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部门在国家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也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关键桥梁,对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齐建水感慨地说:“天大地大,没有人肚子的事大。在粮食供求非常紧张的时候,粮食直接涉及人的生存,进而关联到人性。我一直觉得这应该是个热门的题材,是一座文学的富矿。”
追溯齐建水与粮食行业的渊源,早在1983年,他从德州粮食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粮食部门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30年。在这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有机会与很多从新中国成立后就在粮食部门工作的老同志一起共事。他认真倾听这些前辈讲述粮食部门的发展史,了解粮食与土地的紧密关系、与国家发展的重要联系以及与民生的息息相关。正是通过与这些前辈的接触,再加上自己参加工作后的切身体验,齐建水对粮食部门的发展演变历史以及“粮食人”命运所受到的影响有了细致入微的了解和真切深刻的体知。
2015年,怀揣着对粮食题材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齐建水正式开启了《粮安天下》的创作之旅。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创作马拉松,历时近十年,期间数易其稿。他不断打磨、完善作品,终于完成了这部凝聚着他无数心血的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在推荐语中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一部粮食史必然携带着整个民族的记忆和情感。作品以粮食部门为切入口,呈现了新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全景,具有纵深的历史感,触动着人们再度思考和领悟既往的岁月与当下的生活。
本文围绕济南作家齐建水创作的长篇小说《粮安天下》展开,介绍了小说以三代粮食人故事展现新中国粮食发展与社会变迁、揭示粮食安全意义的立意,阐述了作者因认识到粮食部门重要性及自身工作经历而产生的创作初衷,还讲述了作者十年创作的过程,体现了作品具有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