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参观了中国上海的一家企业研发中心,感受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储备方面的强大实力。同时,他也对美国当前的关税政策提出了质疑,认为特朗普提高关税的想法不会奏效。
近期,美国《纽约时报》的知名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撰写文章,分享了他不久前的中国之行。他还引用了一位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美国商人的话,指出过去人们前往美国去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如今,他们纷纷来到中国探寻未来的走向。
弗里德曼在不久前参观了一家中国企业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仅仅用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建设完成,规模十分宏大。它拥有104栋风格各异的建筑,周围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各个区域由类似迪士尼的单轨列车连接起来,交通十分便利。在研发中心内部,汇聚了近3.5万名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这里配套设施也相当完善,有超过100家餐饮店,还配备了健身中心等福利设施,以此来吸引最优秀的中外技术人才。
弗里德曼对此表示,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中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发现中国正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对工厂进行改造,使得这些工厂有能力超越美国的所有工厂。中国的战略规划是设立更多的研究园区,并且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发展。
(弗里德曼文中提到的研发中心航拍图,图自视觉中国)
弗里德曼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人才储备。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方面的教育。每年在这些领域,中国大约有350万毕业生,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美国所有学科,包括副学士、学士、硕士以及博士项目的所有毕业生人数的总和。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使得中国能够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投入更多的人才去解决各种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弗里德曼还表达了他对当前美国关税政策的看法。他认为特朗普有关提高关税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奇思妙想”根本不会奏效。
弗里德曼指出,特朗普有一种“神奇的”想法,他觉得只需要围绕某个行业(或者说整个美国经济)建立起保护墙,然后美国就会突然工厂林立,并且能够以不额外增加美国消费者负担的价格在美国生产产品。然而,这种想法完全忽视了一个事实:当下几乎所有的复杂产品,无论是汽车、手机还是疫苗,都是由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全球制造生态系统所生产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全球制造生态系统,这些产品在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价格也在稳步下降。
如果认为仅靠关税就能实现保护汽车产业的目标,那只能说明持这种想法的人对汽车的制造过程一无所知。对于美国汽车生产商来说,要替换他们目前所依赖的全球供应链,让所有部件都在美国生产,需要数年的时间。即便是特斯拉这样的知名企业,也必须进口一些配件。弗里德曼强调,靠关税无法实现经济繁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的当下。
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通过自己的中国之行,看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强大实力,认为中国专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战略将使其在未来超越美国。同时,他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提出质疑,指出其提高关税促进经济的想法脱离现实,在全球制造生态系统下,靠关税无法实现繁荣。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