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当下电商平台流行的仓播现象,深入调查部分仓播存在的虚假宣传问题,如虚构“高补贴”、自封“高奢品”等,同时探讨了如何规范新兴的仓播模式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在当今的电商领域,一种以仓库为背景的直播销售方式——仓播,悄然流行起来。走进这类直播间,常常能听到主播激情洋溢地喊着:“直播间买手机补贴1000元!”“价值五位数的‘高奢’手表,现在只要99元!”这些极具诱惑性的宣传话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所谓仓播,就是在仓库中开展的直播销售活动。主播们身后往往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箱、货柜,营造出一种这里就是货源仓库,商品从这里直发、具有价格优势的氛围。记者近期对百余个仓播账号进行了关注,发现一些仓播账号拥有几十万粉丝,有的甚至能冲到所在时段平台带货总榜第一,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繁华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仓播主播宣称的“高补贴”,实际上并没有让商品具有价格优势;所谓的“高奢品”,到手后却货不对板。
就拿手机销售来说,前不久一场“带货总榜第一”的仓播中,主播推销某品牌一款手机时,信誓旦旦地宣称:“这是新款,柜台卖得老贵了。”还强调在直播间购买“每个补贴1000”,只需1198元。但部分消费者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款手机早在2024年5月就已上市,当时官方售价1399元,目前正常市价也在1200元左右,根本不是主播所说的补贴1000元。
还有网友在某仓播直播间“低价”购买了化妆品、手表等商品,下单后到其他平台一比价,惊讶地发现这些商品并不便宜。在一个仓播直播间里,主播介绍一款“瑞士品牌”手表时,拿出一张“世界名表等级排行榜单”,声称该品牌是“高奢品牌”,还展示了一张签购单,称这款手表原价66800港元,直播间只要99元。
一些仓播直播间的“福袋”抽奖,必须发送指定评论才能参与。(拼版视频截图)
当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提出质疑时,得到的往往不是合理的解答,而是主播的回避和打压。记者在观看相关仓播时,多次在公屏提醒“不是新机”“是43度茅台”等信息,轻则被管理员刷屏盖过,重则被禁言拉黑。有消费者无奈地表示:“我刚被一个仓播直播间踢出,就因为问了一句‘你家的手机为啥比京东卖得还贵’。”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律师董世盼指出,一些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堆叠空箱、模糊信息、虚标价格等行为,严重误导消费者购买所谓“高奢”“高折扣”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为了应对平台监管,一些仓播运营方可谓费尽心思。他们准备了不少“小号”,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主播们还会相互提醒,近期监管会更严,不要拿大号撞枪口,先用小号挺过3月份。一名仓播运营负责人甚至直言:“一年只要放开三个月,我们就能赚钱。”
尽管各网络平台对仓播常见违规行为基本都有对应的监管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松紧不一,这也给了部分不良仓播运营方可乘之机。
本文揭露了仓播中存在的虚构“高补贴”、自封“高奢品”等虚假宣传乱象,以及仓播运营方应对监管的手段和平台监管执行不一的情况。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仓播中的套路,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和平台加强监管,规范仓播行业,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