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韩国宪法裁判所在清明宣布对尹锡悦违宪裁判的审议结果这一事件,深入剖析尹锡悦弹劾案的来龙去脉,以及该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尹锡悦下台后韩国可能面临的局势变化。
韩国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至今仍保留着清明祭祀先人、修缮祖茔的传统习俗。而韩国宪法裁判所(宪法法院)偏偏选在清明这天,宣布对尹锡悦违宪裁判的审议结果,这或许是对尹锡悦政治命运的一种特殊预告。
4月4日,在首尔钟路区的宪法裁判所(宪法法院)内,宪法法官就尹锡悦弹劾案进行了宣判。 图源:韩联社
· “靴子”落地
尹锡悦弹劾案堪称史无前例,案件涉及的证人证言不仅威力巨大,而且数量众多。更为关键的是,案情本身全程进行电视直播,各个环节的听证会也被进步阵营广泛“转播”。因此,是非对错几乎一目了然,唯一的区别只在于人们用何种立场去看待,正所谓“信者恒信”。
韩国宪法法院的8名宪法法官中,有5人持进步倾向。在野的进步阵营为了确保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稳操胜券,不惜付出巨大的政治成本。他们充分利用立法权优势,向韩国行政和司法两权施加了巨大压力,发动连续弹劾,试图凭借国会优势改写宪法法院的人员比例构成。这一举动将原本就激烈的党争彻底升级为一场不死不休的决斗,整个韩国社会仿佛变成了一个政治高压锅。
保守党团强行将“尹锡悦是爱国总统”和“弹劾是纵容间谍”联系在一起。而两位代总统韩悳洙、崔相穆都不愿成为改变韩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拒绝给宪法法官任命签字,所以宣判结果是8:0而不是9:0。
宪法法院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也有自己的顾虑,不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他们一拖再拖,直到李在明的上诉尘埃落定,所有变量都有了定论之后,才公布审议的进程和宣判的日期。拖到四月形成合议,就是为了等两党都“买定离手”。两党也都紧盯着宪法法院,试图揪出纰漏为己所用。宪院连庭审日期都是一次性排定、一次性公布,如今选在这一天,应该有充分的工作流程层面的依据。
对于尹锡悦来说,有一句韩国民谚十分应景:“清明走还是寒食走,差不了几天。”该来的终究会来。
韩国宪法法院是维护韩国宪制体制权威和韩国社会共识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韩国三权对立体制下的最后“公约数”。出于对宪法的保护,“政治挂帅”,再加上尹锡悦的行为结果全程直播,无从隐瞒,宪法法院达成一致意见,在法律上完全站得住脚,在政治上也能从表面上有效弥合社会分歧。这其实是法治和政治之间的一种平衡。
在李在明案尘埃落定之后,下一届大选的结局其实已经提前注定。谁跳出来保护尹锡悦,谁就是在给新总统设置障碍,会成为进步阵营共同的敌人。从韩悳洙到崔相穆,从军队到警察,再到宪法法官,韩国保守阵营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有意愿出来顶住这种压力背水一战。大家共同的顺水推舟,也注定了尹锡悦落寞的结局。
尹锡悦停职之前亲自任命的铁杆保守死硬派宪法法官郑亨植,也未能起到保护尹锡悦的作用。甚至在后期的争论以及最后的裁决中,他选择“站在宪法一边”,这也从侧面说明宪法法官们都不愿意当出头鸟。其中是否纯粹是法律考量,恐怕要等几十年后文件解密才能知晓。
而尹锡悦失去总统身份后,他个人将面临两个重大隐患:
一是围绕金建希的很多疑案,因为有第一夫人的身份而一直无法调查,如今可能会有新的进展,这反过来可能会加重尹锡悦的罪责。
另一个则是公调处的诉讼尚未完全结束,如果真的求刑定谳,恐怕尹锡悦也免不了重走“青瓦台魔咒”的老路。
尹锡悦 资料图:韩联社
· 风波涟漪
尹锡悦制造的戒严风波,给韩国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伤害。
从党团角度来看,保守党在尹锡悦戒严、弹劾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内部山头林立的问题。党团无法执行统一意志,成员之间互相提防、互相利用,毫无团结可言。保守党政治新星韩东勋的快速崛起和快速陨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如今总统、国会双失,为保护尹锡悦投入的大量政治、司法资源都打了水漂,党团内可分配的政治利益大幅度缩水,提前大选可用的力量也严重不足。等到进步阵营(大概率是李在明)正式上位之后,可能还要对保守党团进行新一轮报复和打压。在这样的局面下,韩国保守党很可能要再次重演历史剧,上演大国家党、新国家党时代的分裂、改组。
但目前保守党内部连一个朴槿惠这样的共主人选都找不出来,可能要有相当一段时间的低沉期。在韩国政治体制下,保守派选民的基本盘也要面临声音无人代表、国家政策“劫富济贫”的状态。尹锡悦倒台,是否可以成为修复社会撕裂的开始,实在让人难以乐观。
进步阵营掌握国会优势,为了尽快扳倒尹锡悦,发动接连的弹劾、立法,暴露出的政客吃相也不太好看。在卢武铉、文在寅等“人权一代”建立的道德标杆之下,进步党团如何向现代化、职业化转型,本来并不是如此急迫的问题,但因为现在尹锡悦下台,进步阵营即将大权独揽,韩国民众必然要求进步阵营拿出答案。
尹锡悦的铁杆支持者极右翼社会团体不会善罢甘休。韩国主流媒体在这次戒严风波中表现中规中矩,但也正因为这样,双方阵营都高度极化,不愿意相信中立信息,而是在各自信息茧房中编制阴谋论,指责对方制造虚假新闻。失去尹锡悦这个头面人物之后,极右翼团体不可能消失,只会寻找下一个宿主。其中,全光勋领导的“爱第一”教会、尹锡悦笃信的极右翼YouTube播主等正形成合流,等待下一场风暴。
经济方面,韩国央行的产业研究报告对2025年除造船以外所有支柱产业的展望都是不振,尹锡悦制造的这场政治风波无疑是雪上加霜。之后的提前大选中,进步党团的李在明极有可能获胜,他大概率会特赦尹锡悦,以显示推动政治和解,弥合社会裂痕的姿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同时对韩美关系做出调整,甚至对美国对韩国加征关税、列为敏感对象国等动作做出报复。如果成真,客观来讲,将加速韩国从依靠美国到回归亚洲的进程,可能更有利于韩国的长远健康发展。
李在明 资料图:韩联社
在戒严风波发生后,韩国的内政外交都受到了严重干扰。内政方面空难、山火接连不断,且管理混乱,灾后应急调度失据。外交方面,本来处在回暖周期的中日韩三国合作,因为韩国首脑的失灵,多了一些障碍。韩国9月将在庆州举办APEC峰会,本来是几年来韩国最重大的国际主场,一直因为韩国总统人选可能有变,迟迟不能确定工作细节。韩国连续几年向中方发送邀请,请中方首脑进行国事访问也无法落地。现在没有尹锡悦,起码从时间上看,庆州峰会多了一些确定性。
而且韩国右翼在中日韩合作回暖的关键节点,利用海疆议题制造事端,这种别有用心的不和谐音符,如果是在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的领导之下,本来不该出现。
经受住了考验的韩国宪政体制,也是尹锡悦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尹锡悦引出的代总统韩悳洙弹劾案中,宪法法院8名法官中,有5人提出驳回意见,1人提出成立意见,还有2人提出不予受理意见。最终做出韩悳洙并未违宪,即时恢复职权的判决。这一判决投票的构成,与法官各自的政治倾向完全重合。
因为韩悳洙案影响小,且民心思定,不愿意看到代总统也走马灯一样轮转,所以法官可以在依法判决的前提下,为各自阵营张目,表明自己已经尽到了政治义务。这种折中,很可能是党争对宪政体制三权分立造成侵蚀之下,宪法法院的无奈之举,毕竟法律是死的,但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尹案的一致判决,则是法官们尽到党派政治义务之后,对宪法政治任务的责任:我们已经尽力了,出头鸟,做不了。
· “福音”或至
尹锡悦下台、进步阵营上台之后,必然会对总统权力做进一步限制,防止类似的荒诞事件重演。考虑到国会当中进步阵营的优势和现在热切的民意,文在寅任内没能完成的修宪工作可能会有新的进展。由于历史原因,韩国总统权力本来就偏小,进一步限制总统,只会增加施政的成本。但大势所趋之下,也只能看韩国政治家们如何施展智慧了。
对于尹个人来说,他虽然跌下宝座甚至可能要身陷囹圄,但以他的年纪和基本盘来说,继续经营极右翼信徒,当个“政治教主”还是绰绰有余,可能比当个跛脚总统还要舒服。韩国社会经历民主化以来的艰辛历程,已经具有相当的韧性和包容,应该也不会让他没有立锥之地。
没有了尹总统,对整个韩国来说,甚至尹锡悦自己来说,或许都是一种福音。
本文围绕韩国宪法裁判所在清明宣布尹锡悦违宪裁判审议结果这一事件展开,详细分析了尹锡悦弹劾案的过程、背后的政治博弈,以及该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尹锡悦的下台预示着韩国政治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保守与进步阵营将迎来新的较量,同时韩国在经济、外交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韩国政治家们需要施展智慧,应对各种问题,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