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安徽省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记者走访多地调研其发展情况,介绍了该产业集群在资源转化、市场细分、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经验。
推进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这可是安徽省促进皖北“四化同步”、实现皖北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自去年起,安徽省就以高站位推动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如同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大兵团,展开阵地战。以“双招双引”为重要抓手,着重培育“品质粮食、优质蛋白、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功能食品”这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过去一年,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究竟有哪些进展,又积累了怎样的经验呢?近日,记者深入阜阳、亳州等地,对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集群成势:资源禀赋变发展动能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阜阳市临泉县杨桥镇工业园,走进拾分味道食品集团的生产车间。只见一头头白条猪在流水线上有序地经过层层分割,最终变成一袋袋真空包装的精品肉。
拾分味道公共事业部负责人夏承东告诉记者:“这个工厂平均每 2 分钟就能屠宰 20 头猪,每天的屠宰量超过 5000 头。屠宰清洗后的白条猪经过分割包装,当天就可以发往市场。”目前,他们在临泉县共有 5 个大型养猪场,采用“公司 + 农户”的养殖方式,养殖量超 100 万头。2022 年企业新建的大型屠宰场投入使用,2024 年屠宰生猪 110 万头,产值达到 24.5 亿元。
阜阳可是安徽省的生猪养殖大市,生猪饲养量和猪肉产量约占全省的 1/6。近年来,阜阳市大力开展生猪产业“双招双引”行动,成功引进了牧原、天邦、立华等一大批生猪规模养殖企业,以及双胞胎、六和、和盈等一批饲料生产企业。如今,全市年出栏 500 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有 1207 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 18 家,生猪屠宰产能达 1200 万头,位居全省首位。
怀远县则以沿淮糯稻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为契机,实施“七个一”行动,全力主攻糯稻全产业链建设。目前,怀远糯稻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 100 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这里集聚了兄弟食品、香飘飘食品、百姓粮油等一批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 400 万吨以上,成为全国糯稻市场的风向标。
皖北地区优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它面向长三角、背靠大中原,拥有广阔的市场腹地,在做大绿色食品产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数据显示,安徽供应了长三角约一半的粮食和肉类。那么,如何把皖北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呢?
去年 4 月,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擘画推进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并将其作为安徽省促进皖北“四化同步”、实现皖北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据统计,2024 年,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 3126 亿元,同比增长 17.3%。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 51.2%,位居全国第 1 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8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7%,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市场细分:品种专用争高端市场
在涡阳县正宇绿色食品产业园,一粒粒小麦要经过 50 多道磨粉工序,才能被精制成近 40 种专用面粉。这些专用面粉再通过深加工,生产出挂面、方便面、麦片、香醋、速冻包子等食品。
安徽正宇集团董事长曹云宇介绍说:“过去一包面粉可以做各种食物,现在面粉走向专用化,有面包粉、饺子粉、包子粉等。”如今,市场细分化、品种专用化、食品工业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正宇作为传统的面粉企业也在全面转型,向食品加工领域延伸,将产业链拓展到餐桌。
“普通挂面 3 元一斤,石斛挂面 6 元一斤,价格翻番;麦麸以前只能作为动物饲料,几毛钱一斤,现在用麦麸生产养生醋,一箱能卖到三四百元。”曹云宇在谈到产业升级时说道。
近年来,正宇食品以绿色食品产业园为依托,加大了产业招商的步伐。它与沙县小吃合作建设速冻食品厂,从福建引进三条生产线,从山东招引食品企业联合开发养生醋,还结合亳州中药材资源开发药食同源石斛挂面、人参挂面,积极开拓细分市场,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拾分味道食品集团的智能化生产车间,猪肉被精细地分割成 100 多个品类。夏承东介绍说:“包饺子需要五花肉,做丸子需要后腿肉。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高端化、多元化,精细化分割成为发展趋势。”目前,该工厂分割肉已经占总销量的 40%,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分割肉的市场占比。
夏承东还介绍,公司共开发了酱卤生产线、油炸生产线、面点生产线、罐头生产线、腌制品生产线和水煮生产线等 6 条主要产品线,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小菜园、同庆楼等餐饮企业。目前猪肉制品产值约占总产值的 20%,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抢占高端食品市场份额。
延伸链条:全链布局做增值文章
利辛县致力于打造“徽牛”品牌,推动肉牛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利辛县已建成规模化养殖场 355 家,2024 年累计出栏肉牛 7.31 万头,肉牛存栏量 9.25 万头,饲养量 16.56 万头,各项数据均居全省前列。
利辛县“牛办”负责人介绍:“牛肉价格下降,但在消费端牛肉加工产品并没有降价,卤牛肉还是卖到八九十元一斤。”当前肉牛价格走低,养殖业面临压力,利辛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屠宰利润是养殖利润的 1.7 倍,深加工是养殖的 2.8 倍。延伸产业链,才能提升价值,关键是要做活增值文章。”该负责人说道。
在利辛县城,年屠宰 5 万头肉牛的屠宰厂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在屠宰厂附近,浩翔康美味 3 万吨肉牛食品加工项目也已落成。企业还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培育人工牛黄。浩翔康美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高亚飞说:“牛黄价比黄金,预计 1 头牛可增加 6000 元产值。”
在屠宰厂附近,吉诺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厂区正在装修,这是一家生产牛血清及血清蛋白的高科技企业。吉诺生物负责人李亮介绍:“以前牛被屠宰后,牛血基本丢弃。有了集中屠宰后,就能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牛血就能变废为宝。”公司以牛血为原料提取血清以及血清蛋白,作为生物医药的基础原料。2 斤牛血可以提取 1 斤牛血清,1 斤牛血清价格在 1000 元左右,而 1 斤牛血清蛋白价格在 4000 元左右。
正宇集团办公室主任曹鑫介绍:“生产面粉毛利润不足 3%,而做成食品毛利润高于 10%。”面粉加工利润有限,只有通过精深加工,将面粉制成食品,才能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
正宇食品 2005 年从邻省来到涡阳,从最早的作坊式小厂起步,逐步成长为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小麦约 100 万吨,年产值超 20 亿元。正宇集团董事长曹云宇表示:“我们以‘麦小六’为核心模式,从一粒小麦出发,发展种植业、面粉业、食品业、醋产业、豆产业和观光农业等六大产业,形成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力争在 5 年内打造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展现了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显著成效。从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到通过市场细分抢占高端市场,再到延伸产业链实现增值,皖北绿色食品产业正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在政策的推动下,皖北绿色食品产业有望进一步做大做强,为皖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89.html